撒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青海海东等地区。长期以来,他们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族习俗,其婚丧嫁娶、节庆礼仪等都有着自己的特点。随着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他们的习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烙上了时代发展的印记。
撒拉族热情好客,讲究礼节,彼此之间,要互道“色兰”(安宁的意思)问安。人们尊老爱幼,和睦邻里,男女见面,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到撒拉族家中作客,首先须向主人问好,之后方能入座,主人为客人沏茶。客人要将茶碗端起,吃馒头时,要掰碎送进嘴里,切忌狼吞虎咽。主人须殷勤待客。
撒拉族十分敬重“舅亲”,认为“铁出炉家,人出舅家”。撒拉族男孩到七八岁时,便要接受“割礼”。女孩到八九岁时,就要戴上“盖头”,以示进入成年。完成这两项仪式之后,成年男女便要担负起宗教义务。与此同时,家长们都开始为自己的子女物色对象。到十五六岁时,便都结婚成亲,生儿育女。
撒拉族的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此外,撒拉族还有·些节日:转“拜拉特夜”节,在斋月前第15天夜举行,各家各户邀请阿訇到家诵经。“法蒂玛”节,在斋月的第12天纪念穆罕默德的女儿——一法蒂玛。一般只有成年妇女参加,每7人凑在一起主持一年一度的“法蒂玛”节。“盖德尔”节在斋月的第27日举行,也称“小开斋节”,以一个“孔木散”为单位制作麦仁饭、油香、包子等,请阿訇、满拉到家中念经,准备开斋。撒拉族自称“Salar”(撒拉尔)。简称“撒拉”而得名。
上一篇:
蒙古族礼仪习俗
下一篇:
土族礼仪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