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们伟大的祖国,除了各方面拥有强劲的实力之外,不得不提的就是我们的五十六个民族了。因为有五十六个民族,才能构成了一个繁荣而又昌盛的祖国。大家都知道,除了汉族的一个大民族,其他都属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风情特色都是比较有特色的,其中,最值得一说的就是每个民族的服饰文化了。土族的传统服饰,色彩鲜艳,式样别致,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小编知道有的人应该都有接触过土族人民,你们每次看土族的人民穿的服饰都会发现,大多衣服都是五颜六色、偏亮色的服饰,色彩相当鲜明。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土族的民族服饰都是这种风格的吗?
或许有人不时很清楚,土族是一个极其爱美的民族,他们的服饰特殊的地方就特殊在花袖衫,花袖衫也就是秀苏。秀苏一般都是用各种颜色布料缝在一起的,比如说红色、黄色、绿色、蓝色、黑色。相传很久以前受到彩虹颜色的影响,所以衣服才做成和彩虹颜色很像。因此,土族也誉为是彩虹之乡。
传统的男子服装,头戴织锦镶边的毡帽,内穿绣花高领斜襟白短褂,胸前镶一块彩色刺绣图案,外套黑、蓝或紫色坎肩,或穿镶着宽边的长袍,腰系绣花带,脚穿白布袜和云纹绣花布鞋。此外,土族男子还习惯在领口、襟边、袖口和下摆上镶四寸宽的红或黑色的边饰。妇女的衣服更加艳丽,她们头上戴着彩色的圆形织锦绒毡帽,耳朵上戴着长长的银饰,身穿小领斜襟长袍,在长袍的外面套着紫红色的坎肩,腰上系着又宽又长的彩色腰带,彩带两头都有精美的刺绣,上面挂着镶有彩色图案的荷包、针扎、铜铃等装饰品,下穿裙子和长裤,足蹬彩云绣花长筒鞋。她们服饰中最有特色的是七彩花袖,花袖是由红、黄、绿、青、紫五色彩布拼制而成。她们自豪地说,那是按照天上的彩虹的颜色调配,穿在身上格外醒目。和年轻人比较起来,老年妇女的装束要简朴的多,她们不穿五彩花袖衫,也不系绣花彩带。
传统土族妇女的头饰很复杂,戴各种“扭达”(“扭达”即头饰)。由于不同地方的妇女佩戴的头饰不同,所以扭达有八九种之多,包括吐浑扭达、适格扭达、加斯扭达、雪古郎扭达、加木扭达、索布斗扭达等。这些扭达中,据说吐谷浑扭达最古老、最高贵。据传古代土族妇女能征善战、驰骋疆场,她们勇敢顽强,身披战袍,十分俊美。后来土族逐渐定居放牧,以至过渡到以农为主兼营畜牧业,土族妇女便将战袍、头盔,甚至兵器的形象装于头饰上,因此这些扭达异常华丽,好像古代宫女的头饰。妇女在转到操持家务和农业生产后,繁重的农业生产和家务劳动不再适宜身着古装,再加上1938年以后,青海军阀马步芳强行改变土族服饰,从此这些式样繁多的扭达不再流行,已在民间绝迹。此后,土族妇女常把头发梳成两根长辫子,垂在背后,末梢相联,头戴饰有丝锦的毡帽或礼帽 。
土族的刺绣也是土族服饰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土族的绣品主要都是以盘绣为主。土族盘绣之所以自成一体,和他们本民族宗教、文化、习俗、风俗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一千多年的传承中,土族盘绣形成了民俗学、美学等多种价值。精美的刺绣是土族妇女的创造,也是土族传统文化一个引人注目的标志。所以,在土族,刺绣是每个女子从小就要学习的一门艺术。很多人就不懂了,为什么在土族,刺绣这么重要。其实小编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个,自古以来,中国女子对于出嫁都是非常重视,出嫁意味着一个新的生活的开始。在出嫁的时候,女子往往都会带上嫁妆,表示把幸福,吉祥带入婆家。土族女子对于嫁妆也非常重视,因为她们的嫁妆都是都是自己一件一件绣出来的。土族出嫁的时候会把绣的头饰、服装、配饰、鞋袜等等通通摆出来,这是土族俗称的“摆嫁妆”,其原因是为了在出嫁前向两家人展示一下自己的心灵手巧。带着嫁妆过门之后,在婆家也要将嫁妆摆出来,也是为了将自己的作品展现给婆家人看。土族女子还会在未过门之前给未来老公绣一双白袜子和一双布鞋,等结婚的时候由娘家人在新郎迎娶新娘的时候为新郎当着宾客的面穿上,也是为了彰显新娘的手艺。一个女子有精湛的刺绣手艺在结婚的时候就会得到娘家亲人的赞美,以及婆家也会很满意新儿媳妇。也会给新生活带来幸福。
第二个,在土族,刺绣是一门非常复杂的一项手工艺,因为土族的绣法主要是盘绣,难度相当大,所以土族绣的绣品还可以当作珍贵的礼物送给别人,特别是在定亲的时候,会作为定亲的礼物送给另一半。小编告诉大家,土族的女子在几乎在十五岁的时候就不会下地干活了,不干活之后,主要是干嘛呢,就是在家里绣各种未来出嫁需要用到的东西。长辈也会在指导,直到绣到满意为止。根据小编上边所说的原因可以知道,对于土族女子,刺绣的重要性。很多人不知道,土族的女子在七八岁的时候,母亲就会开始教他们学习刺绣了,从这个时候开始,刺绣就会伴随着她们一生。小编觉得这样的一种习惯,真的能很好的传承土族的传统刺绣文化,能更好的延续土族的服饰文化,从而传承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