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发布时间:2022-04-10     来源:    浏览量:人看过  

武德元年(618年)

吐谷浑相继攻陷隋河源、西海二郡,尽有其故地唐遣使吐谷浑,相约夹攻李轨,并送隋时留质长安的吐谷浑王伏允子慕容顺返归吐谷浑。

武德二年(619年)

唐军执杀李轨,在今青海东部河湟地区复置都、廓二州。

武德七年(624年)

吐谷浑侵扰鄯州,唐骤骑将军彭武杰战死。

武德八年(625年)

唐遣广德郡公李安远与吐谷浑王伏允和谈,相约在承风岭互市。

贞观元年(627年)

二月,唐设置陇右道,辖十六州,治鄯州。

吐谷浑遣使入唐朝贡,使未返,又进扰部州。

贞观三年(629年)

南会州都督郑元璹遣使招谕党项羌,其酋长细封步赖举部内附,唐以其地为轨州。

贞观五年(631年)

党项羌最大部落酋长拓跋赤辞降唐,唐封其为西戎州都督。

贞观八年(634年)

吐谷浑大掠鄯州等地.又执唐使者赵德楷。唐派段志玄、樊兴等率部进 攻吐谷浑,击破于青海湖畔,吐谷浑驱牧马而遁。

贞观九年(635年)

吐谷浑屡寇唐边,唐命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等率军分五路进攻吐谷浑。吐谷浑王伏允败逃图伦碛,为左右所杀。其长子大宁王慕容顺杀天柱王率部降唐,唐封其为西平郡王,号“趉胡吕乌干豆可汗”。

年底,慕容顺被部下所杀,其子燕王诺曷钵继立。

贞观十年(636年)

吐谷浑王诺曷钵遣使贡唐,请颁唐历,奉唐年号,并遣子弟入侍长安。 唐太宗封诺曷钵为河源郡王,号“乌地也拔勒豆可汗”。至此,吐谷浑完全成为唐朝的属国。

十二月,诺曷钵入长安觐见,向唐请婚。唐太宗以宗室女弘化公主许之。

贞观十二年(638年)

吐蕃破党项、白兰诸羌,并以20余万之众进攻松州,唐以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败吐蕃于松州城下。

贞观十三年(639年)

吐谷浑壬诺曷钵亲到长安迎婚。

贞观十四年(640年)

二月,唐太宗遣左骁卫将军淮阳郡王李道明、左武卫将军慕容宝率军持节护送弘化公主到吐谷浑完婚。

贞观十五年(641年)

正月,唐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妻。遣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持节护送文成公主,令吐谷浑整治道路和行宫,沿途迎送。松赞干布亲至柏海迎亲。

吐谷浑丞相宣王谋叛,诺曷钵携弘化公主逃奔鄯城,唐果毅都尉席君买率军平息了吐谷浑内乱。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

唐以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

显庆五年(660年)

吐蕃开始大举进攻吐谷浑。

龙朔三年(663年)

吐谷浑大臣素和贵叛投吐蕃.吐蕃集兵北进,在黄河北岸击溃吐谷浑,诺曷钵携弘化公主率数千帐走依凉州,请徙居内地,唐以凉州都督郑仁泰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分屯凉、鄯二州,以备吐蕃。

乾封元年(666年)

唐封吐谷浑国王诺曷钵为“青海国王。”

咸亨元年(670年)

唐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些道行军大总管,讨伐吐蕃。仁贵击吐蕃 于河口,初战告捷。但因副将郭待封不受仁贵节制,以至尽失辎重,唐军在大非川遭吐蕃论钦陵将兵40万包围,唐兵大败

咸亨三年(672年)

大非川之战后,唐徙置吐谷浑王室于鄯州境北浩门水南,受吐蕃所逼,旋又东徙至灵州鸣沙县,为其置安乐州和长乐州以居之,以诺曷钵为刺史。

仪凤元年(676年)

闰三月,吐蕃进攻鄯、廓、河、芳四州。

仪凤二年(677年)

唐置鄯州都督府,并在今青海西宁置河源军,在今贵德置积石军。

仪凤三年(678年)

唐李敬玄将兵18万,与吐蕃论钦陵大战于青海湖滨,唐军败,溃退于承风岭。

唐以黑齿常之为左武卫将军、河源军副使。

唐以娄师德为河源军司马兼知营田事,与黑齿常之等在河湟地区大开屯田。

唐在河源军置鄯城县。

永隆元年(680年)

七月.吐蕃进攻河源军,黑齿常之夜袭良非川吐蕃军营获胜.被任命为 河源军经略大使,设置烽戍70余处,以备吐蕃。冬,文成公主卒.唐遣使吊丧。

开耀元年(681年)

五月,黑齿常之败吐蕃于青海湖边,吐蕃赞婆等单骑逃走。

永淳元年(682年)

十月,吐蕃进攻河源军,河源军经略副使娄师德将兵战于白水涧,八战八捷。

武周长寿元年(692年)

唐军从吐蕃手中夺回了龟兹、于阗、疏勒及碎叶四镇

武周延载元年(694年)

武则天以娄师德为河源、积石、怀远等军检校营田大使。

武周万岁登封元年(696年)

吐蕃论钦陵、赞婆兄弟率军进攻临洮,唐肃边道大总管王孝杰迎战于素罗汗山,王孝杰战败免官。

武周圣历元年(698年)

以娄师德为陇右诸军大使,仍检校营田事。

武周圣历二年(699年)

吐蕃大将论钦陵抗命,被吐蕃赞普都松茫波杰击败自杀,其弟赞婆率部千余人降唐。武则天封赞婆为特进归德王。钦陵子弓仁,以所统吐谷浑 7 000帐来降,被封为左玉铃卫将军、酒泉郡公。

武周长安四年(704年)

吐蕃墀都松赞去世,幼主墀德祖赞(弃隶缩赞)继位。祖母没禄氏(墀玛类)听政。

神龙二年(706年)

唐朝与吐蕃达成划界协议,史称“神龙会盟”。

神龙三年(707年)

唐中宗以雍王李守礼之女为金城公主,许嫁吐蕃赞普墀德祖赞。吐蕃派尚赞咄、名悉腊、尚钦藏等赴唐迎亲。

景龙四年(710年)

正月,中宗遣左骁卫大将军杨矩为送亲专使,护送金城公主取道青海赴逻些。

冬,唐划黄河九曲之地与吐蕃,作为金城公主汤沐邑,吐蕃置独山、九曲二军。

开元二年(714年)

唐设陇右节度使,治鄯州,以郭知运为节度使。

吐蕃将坌达延和乞力徐统兵10万进犯临洮军及兰州、渭州一带,为唐将薛讷、王唆所败。

开元五年(717年)

秋,唐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大败吐蕃于河源九曲,

开元六年(718年)

十一月,吐蕃奉表要求议和,乞舅甥亲署誓文。

开元十五年(727年)

正月,吐蕃悉诺逻恭禄率兵攻打大斗拔谷和甘州,唐河西、陇右节度使王君在青海湖以西大破吐蕃军。

开元十六年(728年)

七月,唐陇右节度使、鄯州都督张忠亮先破吐蕃军于青海湖西南渴波谷,再陷其大莫门城

八月,河西节度使肖嵩也在祁连城击败吐蕃军。

开元十七年(729年)

三月,唐朔方大总管信安郡王李祎率兵攻占吐蕃石堡城,置振武军。

开元十八年(730年)

十月,吐蕃派使臣与唐议和,唐玄宗派皇甫惟明及张元方等入蕃,自是唐蕃复和解。

开元十九年(731年)

九月,吐蕃请于赤岭和甘松岭互市。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

唐派金吾将军李佺到青海,与吐蕃在赤岭分界立碑: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

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发兵突袭驻青海的吐蕃大将乞力徐部,唐蕃复又交恶。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吐蕃进攻河西,崔希逸拒破之。

鄯州都督杜希望攻拔吐蕃新城,置威戎军。赤岭界碑亦被拆毁。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

春,金城公主去世,吐蕃遣使告丧。

六月,吐蕃集40万大军攻承风堡,进至河源军、安人军,唐骑将臧希液以5 000精兵击溃之。

十二月,吐蕃军屠达化县,陷石堡城。

天宝元栽(742年)

唐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攻破吐蕃大岭军,又在青海湖畔大败吐蕃莽布支部。

天宝二载(743年)

夏(四月),唐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攻占吐蕃洪济城。

天宝六载(747年)

陇右节度副使、河源军使哥舒翰在积石军设伏全歼前来屯田区夺麦的吐蕃军5 000 人。

天宝七载(748年)

哥舒翰在青海湖北置神威军,并于青海湖中龙驹岛(海心山)上筑应龙城。

天宝八载(749年)

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统率6万大军攻取石堡城,并置神武军,分兵镇守。

天宝十二载(753年)

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击吐蕃,攻占洪济、大莫门等城,收复黄河九曲之地。

天宝十三载(754年)

唐朝于九曲之地置洮阳、浇河两郡和宛秀、神策两军。

苏毗王子悉诺逻率首领数十人归唐。

天宝十四载(755年)

唐爆发安史之乱,哥舒翰以太子先锋兵马元帅受命统陇右、河西及朔方劲兵入靖国难陇右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大举东进。

至德元栽(756年)

吐蕃陷威戎、宣威、制胜、金天、天成及神武诸军。

至德二载(757年)

吐蕃攻取廓、岷等州及河源、莫门等军。

广德元年(763年)

吐蕃攻陷鄯州。

吐蕃入大震关,直逼京師,唐代宗李豫仓惶出逃,吐蕃大掠长安15日退出。

长庆元年(821年)

吐蕃遣使论讷罗到长安请求会盟,唐穆宗命宰相及大臣17人与论讷罗在长安西郊会盟。

长庆二年(822年)

唐派大理卿刘元蜻经青海地区赴吐蕃逻些会盟。

会昌二年( 842年)

吐蕃赞普达磨被佛教徒刺杀,权臣贵族分别拥立王子永丹和俄松,吐蕃 王室遂分裂为二。

会昌三年( 843年)

吐蕃洛门川讨击使论恐热起兵,讨伐拥立永丹的贵族,与永丹的大相尚思罗混战于沸水之西,结果尚思罗被杀。

大中二年(848年)

沙州汉人张议潮起义,传檄各州弃蕃归唐,得到广泛响应,

大中五年(851年)

张议潮献瓜、沙、伊、肃、甘、西、兰、鄯、河、岷、廓等11州图籍 归唐。唐置归义军于沙州,以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兼十一州观察使。

咸通三年(862年)

河湟嗢末部数千人向唐入贡。

咸通四年(863年)

张议潮光复河西重镇凉州,唐置凉州节度使,领凉、洮、西、鄯、临、 河六州。

咸通七年( 866年)

吐蕃论恐热被唐归义军鄯州城使张季顺的押领拓跋怀光捕杀于廓州。

成通八年(867年)

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入朝长安,被唐懿宗封为右神武统军。

咸通十三年(872年)

八月,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卒。其侄、婿、女、孙争权.河湟地区逐渐由嗢末人控制。


上一篇: 隋朝
下一篇: 宋朝
累计访问量:
© 2023 大美青海课题组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本课题组书面许可,严禁转载、复制、镜像本站内容、图片、视频、音频。ICP备案号: 青ICP备05000184号-4
技术支持:青海师范大学、藏语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青海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