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二年( 1645年)
清川陕总督孟乔芳率部进占西宁。关押在西安的祁廷谏、祁兴周父子和李天俞等被释放。青海各土官陆续归附清朝:
顺治三年(1646年)
顾实汗遣使贡方物,此后厄鲁特蒙古与清保持经常性的朝贡关系。
顺治四年(1647年)
清朝廷开始陆续发给明以来青海世袭土官号纸、印敕,正式称其为“土司”,并分别授予指挥使、指挥佥事、指挥同知等虚衔,准其继续封土司民。
顺治五年(1648年)
回族军官丁国栋、米喇印在甘州起兵反清,并分兵来到大通河岸进行联络。西宁等地回民起而响应,遭清军镇压。
顺治六年(1649年)
丁国栋、米喇印兵败参加起义的一部分回族余众投附青海和硕特蒙古,被安置于今门源、大通等地,为当地蒙古垦田纳赋。
顺治八年(1651年)
清甘肃总兵在甘州洪水(今甘肃民乐)置互市,准和硕特蒙古前往贸易。和硕特蒙占由此常至边内大草滩(今甘肃民乐、永昌两县与青海门源、
祁连两县交界处)游牧。
顺治九年( 1652年)
五世达赖率顾实汗及四世班禅的代表赴北京朝觐,受到盛大接待。
顺治十年( 1653年)
清政府册封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此后历世达赖转世,必经中央册封。
清政府封顾实汗为“遵行文义敏慧顾实汗”,并赐给金册金印,将藏区 行政统治权封给顾实汗。
西宁孙家寨回民据寨武装反清,清遣副将狄应魁率兵镇压。
顺治十一年( 1654年)
十二月,顾实汗病逝于拉萨,其长子达延鄂尔齐袭汗位。
顺治十二年( 1655年)
西宁道苏饨编纂《西宁志》,两年后刊刻成书。
顺治十三年(1656年)
青海蒙古屡扰边地,清遣使与顾实汗次子车臣岱青会商划界事宜。
顺治十五年(1658年)
移临巩镇总兵于西宁,称西宁镇总兵。原西宁协副将移驻巩昌。
青海蒙古与内地划定分界。清朝规定镇海堡、北川、洪水堡为青海蒙古出入贸易之口。
顺治十六年(1659年)
和硕特部左翼首领麦力干在大通河源一带招纳流亡,垦田筑室,使这一带成为左翼各部的中心。
康熙三年(1664年)
设陕西右布政使司,治巩昌。三年后改称巩昌布政使司,乂一年后改称甘肃布政使司(设甘肃省),徙治兰州。青海东部隶甘肃省。
康熙十三年(1674年)
夏,清遣使西藏和青海蒙古,要求发兵从松潘入川攻击叛臣吴三桂。青海蒙古按兵未动。次年被康熙降敕斥责。
西宁镇总兵王进宝率西宁汉土官兵,克复被叛臣王辅臣部将攻陷的临洮等地。
康熙十四年( 1675年)
和硕特蒙古分兵进犯河西甘州和河东河州等地。
康熙三十五年( 1696年)
五月,清军在漠北击败以噶尔丹为首的准噶尔蒙古。
七月,清遣员外郎二郎保至青海察罕托洛亥,召青海蒙古各部归顺清朝。
康熙三十六年( 1697年)
闰三月,噶尔丹败死,青海蒙古诸台吉议定归附清朝。
十一月,顾实汗之子青海蒙古总管达什巴图尔偕诸台吉入京觐见。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正月,清封达什巴图尔为和硕亲王。青海蒙古正式成为清朝的藩属。
康熙四十三年( 1704年)
四月,清侍卫拉锡奉命探视黄河源头,至星宿海,绘成《星宿河源图》。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
西藏第巴桑结嘉措所立第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在被送赴北京途经今青海共和县时病逝。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九月十二日,西宁、碾伯地震。
是年,青海蒙古贝勒察罕丹津(后晋封多罗郡王)从西藏迎来嘉木样一世活佛,在大夏河滨建立拉卜楞寺。两年后竣工。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清政府册封五世班禅喇嘛.此后历世班禅转世,必经中央政府册封。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
九月,青海蒙古和硕亲王达什巴图尔去世,其子罗卜藏丹津嗣位,两年后被清封为和硕亲王。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
清同意青海蒙古诸台吉所遣使团从徳格迎请噶桑嘉措至青海塔尔寺居住。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
准噶尔蒙古策妄阿喇布坦派兵攻入拉萨,主持西藏政务的拉藏汗(顾实 汗孙)兵败,于十一月被杀,拉藏汗所立达赖喇嘛伊西嘉措被废。和硕特蒙古在西藏的统治即告结束。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
清遣总督额伦特率满汉官兵由西宁分道进兵西藏,被准噶尔蒙古军击败 于喀喇乌苏河。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
四月,康熙皇帝命皇十四子允禵(抚远大将军)驻师西宁。
康熙五十九年( 1720年)
二月,清政府册封噶桑嘉措为六世达赖喇嘛(后默认为第七世)。
四月,由平逆将军延信率满汉官兵和青海蒙古兵万余人护送新立达赖喇嘛入藏坐床。
八月,清军攻入拉萨,清除了扰乱西藏的准噶尔蒙古势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十一月,康熙崩,抚远大将军允禵回京奔丧。
雍正元年(1723年)
二月,清晋封青海蒙古多罗郡王察罕丹津为和硕亲王。
五月,前封和硕亲王罗卜藏丹津召集青海蒙古诸台吉于察罕托洛亥会盟,号召“恢复先人霸业”,起兵反清。
七月,清理藩院侍郎常寿前往劝阻。九月被罗卜藏丹津拘禁,
十月,清以川陕总督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四川提督岳钟琪参赞军务, 率军平定罗卜藏丹津之乱。十至十二月,清军先后肃清西宁外围蒙古军:
雍正二年(1724年)
正月,清以岳钟琪为奋威将军。岳统军攻打郭隆寺,将寺焚毁。时年8
岁的三世章嘉活佛奉特谕得到保护。
二月,清军分三路向柴达木西部进剿罗卜藏丹津,俘其母及妹,罗卜藏 丹津逃亡准噶尔。
五月.年羹尧奏上“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及”禁约青海十二事”。
六月,年羹尧疏请收复青海盐池,移西宁道通判经理盐池课税。
十二月,清政府决定改西宁厅为西宁府,所属西宁卫改设西宁县。又设碾伯县、大通卫,均隶西宁府。次年各级官员到职任事。
雍正三年(1725年)
清设“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驻西宁,办理青海蒙藏事务。
裁去管理青海盐务之通判。
编青海蒙古诸部为29旗,授其首领为札萨克。青海藏族各部归附近官府管辖,不再隶属蒙古。
始筑大通、永安、白塔三城。改西宁卫儒学为西宁府儒学。
雍正四年( 1726年)
三月,雍正帝诏封青海湖为“灵显青海之神”,遣官至湖边立碑致祭。
归德千户所因河州卫省.改隶临洮府。
是年,开始在藏族部落中逐步推行千百户制度。开始将各部族所种“中马田”登记在册,按下籽数目征收“番粮”。
雍正五年(1727年)
设大通镇总兵官,驻大通城(今青海门源县城),归甘肃提督统辖。
筑丹噶尔城,次年竣工,设参将领兵驻守。
清收缴明以来给藏传佛教寺院喇嘛颁发的国师、禅师、都纲等印敕,革除名号。规定寺院不得辖民征粮。
清政府明令屯田纳税后可以像民田一样自由售卖。
雍正八年(1730年)
筑循化营城,设游击一员驻守,隶河州协。
雍正九年(1731年)
正月,清因征讨准噶尔蒙古,在柴达木地区增设驻兵。
三月,清派人在额色尔津(今青海都兰县诺木洪一带)相地筑城,九月竣工。
是年,清恢复以茶易马制。
雍正十年( 1732年)
清在额色尔津试办屯田,一年即罢。
雍正皇帝赐名重建的原郭隆寺为佑宁寺,原郭莽寺为广惠寺。
是年,玉树四十族开始纳马贡银。
雍正十一年(1733年)
清兵在甘肃布政使诺穆图与刑部郎中傅宁主持下于哈尔海图屯田。二年后废罢。
清办理噶斯军需散秩大臣兼西宁镇总兵范时捷请准重修西宁城。
雍正十三年(1735年)
裁大通镇,改设大通协,隶西宁镇。
改西宁等茶马司为茶司,终止延续近千年的西北茶马市易制度。
乾隆元年(1736年)
增设长宁驿、大通卫在城驿。
乾隆三年( 1738年)
归德千户所由原隶临洗府改隶西宁府。
乾隆六年(1741年)
新疆准噶尔蒙古部来丹喝尔贸易,四个月后西返。
乾隆七年( 1742年)
增设申中驿、朝天堂驿、归德驿。
乾隆九年( 1744年)
在丹噶尔城设主簿一员。
置巴燕戎格厅,设通判一员。隶西宁府。
大通卫治由大通城(今青海门源县城)移至白塔城(今青海大通县城关镇)。
乾隆十一年(1746年)
西宁道佥事杨应琚、西宁府知府刘洪绪等在西宁东关创设回民社学。
增设镇海驿、丹噶尔驿、哈拉库图尔驿。
乾隆十二年(1747年)
西宁道佥事杨应琚纂修《西宁府新志》成。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改大通卫为大通县,仍隶西宁府。
建大通县儒学,设训导一员。
西宁县丞分驻归德所。
碾伯知县何泽著创建乐都书院(后改称凤山书院)。
乾隆二十七年( 1762年)
置循化厅,设同知一员。隶兰州府(道光三年改隶西宁府)。
设循化在城驿等驿站。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清廷规定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以祭“四渎”之礼祭青海湖,此后相沿成例。
循化地区伊斯兰教新教、老教相互械斗攻杀。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西宁地方官府采取官督商办形式招商开采札马图(在今青海门源县境) 沙金矿。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正月,循化地区新老教派再次械斗。
三月,新教首领苏四十三、韩二个(哥)等人杀死前来弹压的清河州协副将新柱、兰州知府杨士巩。乘胜克河州,围攻兰州。清廷调集大军镇压反清农民军。
四月,苏四十三等退守兰州华林山,被清军围攻,至七月全部战死。
乾隆四十七年( 1782年)
清遣乾清门侍卫阿弥达前来青海探查黄河源,将河源西溯至噶达素齐老峰。
七月,乾隆皇帝欣然作《河源诗》。
改归德所为贵德所。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十二月,署循化同知达桑阿奏请设循化厅儒学。两年后建成。
乾隆五十年(1785年)
西宁知县冷文炜创建湟中书院。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
十一月,裁贵德县丞,改设同知,置贵德厅,隶西宁府。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循化厅同知龚景瀚纂修《循化志》成。
乾隆六十年( 1795年)
十一月,陕甘总督勒保请准设贵德厅儒学。
嘉庆十年(1805年)
贵德、循化一带藏族头目尖木赞、策合洛等到黄河以北蒙古地界放牧。次年被清军逐回原地。
嘉庆十二年(1807年)
藏族头目尖木赞率众进入大通县境,被清都统兴奎等击败,遂降清。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
二月,巴燕戎格厅地震,房屋倒塌,人畜多有死亡。
道光二年(1822年)
正月,循化、贵德一带藏族蕴依等23族移牧黄河以北助勒盖、克克乌苏等地。
二月,清陕甘总督长龄调官兵8 000余人攻杀过河藏族。三月,斩刚咱族头目乙木旦。
八月,清以那彦成署陕甘总督兼办番案。
十一月,那彦成令总兵穆兰岱击降察罕诺门汗部及北移藏族万余人,强令其重返河南。
十二月,那彦成编査西宁、循化、贵德等地藏民户口,分立千户、百 户、百总,并规定易换粮茶章程。
道光三年(1823年)
设青海蒙古左右翼正副盟氏及札齐鲁克齐、梅楞、札兰等职。
陕甘总督那彦成在察罕托洛亥筑城,置兵戍守。
移大通协副将驻丹噶尔,置镇海协营。
道光八年(1828年)
陕甘总督那彦成令甘州提督齐慎、西宁镇总兵穆兰岱率兵驱逐由河南偷渡河北的藏族。
道光九年( 1829年)
置丹噶尔厅,设同知一员。隶西宁府。
道光十八年( 1838年)
冬十二月,清允许察罕诺门汗旗迁牧黄河以北。
道光二十五年( 1845年)
六月,署理西宁镇总兵庆和于金羊岭(今青海门源县境)追杀藏民,被藏民击毙。
十一月,林则徐以三品顶戴署理陕甘总督,次年正月自凉州至西宁。
道光二十六年( 1846年)
五月,陕甘总督布彦泰出兵攻伐黑错四沟藏族部落,杀戮甚众。
道光三十年( 1850年)
陕甘总督琦善滥杀雍沙部无辜藏民。九月,清廷将其革职。
咸丰四年(1854年)
陕甘总督易棠奏准招3 000名猎户在野牛沟、亦斯们沁、洪沟等处开采金矿,兼助官兵防戍隘口。
成丰九年(1859年)
西宁办事大臣福济率员查验藏族户口,奏准安插刚咱(察)、汪什代海、千卜录等八族驻牧在黄河以北环青海湖地区。
六月,裁撤察罕托洛亥、阿什汉水(今倒淌河)驻防官兵。
咸丰十年(1860年)
十月,巴燕戎格撒拉族人马文义率回、撒拉族群众起兵反清。
成丰十一年(1861年)
春,马文义率众攻打西宁南川各堡寨,陕甘总督乐斌派兵镇压。
清在柴达木盆地锡铁山设铅局土法炼铅。
同治元年(1862年)
春,马文义再次起兵,攻占享堂至碾伯间通道,切断兰州至西宁间交通。
同治三年(1864年)
五月,撒拉族、回族群众攻陷循化城,杀训导何云翘。
马文义等围攻丹嘎尔厅,同知富亮征团勇守城。
同治四年(1865年)
马文义率众攻占大通县城,再次围攻西宁府城、丹噶尔城。
同治五年( 1866年)
四月,甘肃布政使林之望遣马乜氏等来西宁招降回、撒拉族起事群众。
同治六年(1867年)
二月,回民起义军攻陷贵德厅城,同知承顺被杀。
六月,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大军镇压西北回民起义。
同治七年(1868年)
青海地区遭受大旱灾。
西宁办事大臣玉通保举回绅马归源署理西宁知府。
同治十年(1871年)
春,陕西回军首领白彦虎、崔三等率部退入青海东部。
三月,马文义病逝,马永福继任西宁地区回军首领。
同治十一年(1872年)
二月,马永福降清。
七月,左宗棠部将刘锦棠率部进入碾伯。
八月,马归源兄弟与陕西回军首领白彦虎等合兵固守大小峡口,抗击清军。
十月,回军败,欲返西宁,被团勇击退。刘锦棠率军进入西宁府城。
同治十二年(1873年)
正月,刘锦棠率军攻陷大通城。白彦虎率部分回军退往肃州。
二月,马归源兄弟在巴燕戎被俘。
四月,清军攻占循化城。
同治十三年( 1874年)
西宁府始设种痘局。
光绪元年(1875年)
西宁地方官招商开采札马图金矿。
光绪二年( 1876年)
西宁办事大臣豫师、西宁道张宗翰等筹捐创置西宁府五峰书院。
光绪三年(1877年)
七月,西宁办事大臣豫师在西宁小峡口筑成两关,左宗棠定名南为“武定关”,北为“德安关”。
光绪四年( 1878年)
由邓承伟修,张价卿、来维礼等纂《西宁府续志》脱稿,光绪九年付印。
光绪十七年(1891年)
英籍基督教新教牧师胡立礼夫妇在西宁北斗宫街设福音堂,开始传教。
光绪十九年( 1893年)
循化撒拉族地区新老教派发生械斗事件。
光绪二十年(1894年)
二月,循化街子工伊斯兰教老教头目韩努力与新教头目韩老四因教争械斗,虽经官府调停仍未平息。
光绪二十一年( 1895年)
二月,循化地区教争再起。
三月,西宁道陈嘉绩奉陕甘总督杨昌濬之命前往循化查处教争,捕杀老教头目11 人,数千教众愤而围循化城。
四月,西宁镇总兵邓増赴援循化。
六月,西宁韩文秀、多巴马大头三三等相继率回族起兵反清。
十月,甘肃提督董福祥遣所部由河州进至西宁镇压回军。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三月,董福祥至西宁,与西宁办事大臣奎顾、陕西巡抚魏光煮、西宁总兵邓增合兵会剿回军。各地回军相继失败。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清陕甘总督陶模在西宁、河州等地设总局賑济灾民.扶持生产。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西宁府开始废科举、兴学堂,各地书院、儒学、社学相继改为小学堂, 五峰书院改为西宁府中学堂。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八月,西宁府邮政分局成立,办理函件、包裹业务。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清西宁办事大臣庆恕督办玛沁雪山金矿。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丹噶尔盐局成立。
西宁办事大臣庆恕会同陕甘总督升允奏准举办青海垦务,在西宁设垦务总局。
甘肃官银钱局在西宁设立分局。
丹噶尔厅贡生杨治平(字景升)修纂《丹嚕尔厅志》完稿,两年后排印出版。
宣统二年(1910年)
西宁办事大臣庆恕在西宁设立蒙古半日制学堂,1912年改为蒙番学校, 1924年改为宁海蒙番师范学校。
比利时籍天主教神甫康国泰在西宁南大街设教堂,开始传教
宣统三年(1911年)
夏,丹噶尔人李旺领导农民举行反清起义,被西宁镇总兵张定邦率军镇压下去。
冬,西宁哥老会首领任得慧、乔寿山等响应辛亥革命,率众在西宁元山尔发动起义,遭清军镇压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