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州旅游景点汇总
发布时间:2022-01-29     来源:网络收集    浏览量:人看过  

1、热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

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简介:

热贡”即藏语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县辖2镇10乡,72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8.4万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汉、土、回、撒拉等多民族聚居区,藏族占总人口的73%。境内山峦起伏、河谷相间,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海拔4767米,最低海拔2160米,相对高差2607米,属冷温半干旱气候区,是天然的避暑胜地。1994年同仁被国家文化部列为青海省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以隆务寺为代表的藏传佛教寺院36座,其中隆务寺及附属吾屯上寺、吾屯下寺、年都乎寺、郭么日寺5处寺院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藏传氛围文化十分浓厚,是青海省藏族文化留存比较完整的地区。境内散布着新石器、青铜器等时期的古文化遗址170余处,有19处古建筑及古文化遗址被列入国家、省级和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驰名中外的“热贡艺术”的发祥地和安多地区的藏文化中心,藏文化源远流长,民间文化艺术内容丰富。

“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绘画、雕塑、堆绣等艺术精巧绝伦,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浓郁的民族风格,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古老神秘的藏乡“六月会”、“於菟”舞等举世无双。2004年,同仁被国家文化部列为青海省唯一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县。2006年6月,同仁县热贡文化艺术村被文化部命名第二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6年国家文化部把热贡艺术、热贡藏乡“六月会”、热贡藏戏、热贡土族“於菟”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保护、为您呈现了名城、名寺、名景、名人为一体的同仁独有的旅游风景线。

开放时间:每天9:00-17:00

地理位置:东经10838-10227北纬3501-3547海拔2160米

交通信息:距青海省省会城市西宁181公里、甘肃省省会城市兰州165公里、四川省九寨沟450公里。

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初五至正月十六日为各景点寺院的祈愿会

         农历六月十五日至二十五日为热贡六月会

         七月为热贡艺术节   

十一月二十日为热贡土族於菟

2、坎布拉风景名胜区

级别:坎布拉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

简介:坎布拉风景名胜区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总面积39.17平方公里,距省会131公里,距县城50公里。该风景区为支脉,由山地、风蚀残丘、山间小盆地相间组成,地层构成以红色为主,最高峰为,海拔4614米。特性,年平均气温0.6-2.9℃,7月份气温15-18℃之间,夏季凉爽,冬季严寒。年均降水量450-490毫米,7一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日照时数2625-2900小时。

2016年各地旅游部门启动了对全国4A级及以下景区的集中复核检查,2016年12月5日,国家旅游局通报,坎布拉4A级景区被警告。

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

坎布拉丹霞地貌多以奇峰、方山、洞穴、峭壁为其主要地貌特征。大型山体如住状、塔形、城堡,陡峭直立,雄伟壮观,气宇非凡。小尺度的造型地貌似巨人、兽类,各种造型等栩栩如生,形态千奇百怪,有鬼斧神工之妙。有一个叫德杰的山峰,在阳光照耀下,远远望去,犹如拉萨布达拉官之盛景。在这些造型地貌中,以"仙女聚会"、"强起岗"、"南宗沟"的风光最具有代表性。

位于德洪村附近的"仙女聚会",是由数十个拔地而起,形态各异的圆锥形山体组成,上面有奇花异草点缀,四周地形隆起,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城堡",居高临下俯视,确如瑶池仙境,"仙女"们在翩翩起舞,景色奇特、秀美,如入仙境,让人叹为观止。

强起岗位于风景区的西部,海拔2700米,是由大小数十座峭壁如削的塔状山峰组成,在最佳景点观赏,似群山起舞,林海茫茫,晴岚雨雪,气象万千,给人以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之感,"0-"的无限感慨油然而生。

南宗沟长约5公里,以中段风景最为迷人,这里奇峰突起,景色千变万化,山坡上松柏叠翠,鸟语花香;谷底里溪水潺潺,景色幽静,令人神往。

该区内的阿琼南宗寺,有着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公元8世纪,西藏赞吉达玛灭佛,藏绕赛等3名僧人由西藏来这里避难和修行,并收贡巴绕赛为徒。西藏佛教能在公元10世纪后重新恢复并发展,同这几个僧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传说藏统赛等"三智土"在阿琼南宗的山坡上种了三棵松树,后长成参天大树,树干直径约亚米多,不幸1958年被毁,残根尚存。清代,尖扎一带宁玛派宗教领袖藏欠·班玛仁增在这座山峰下主持修建南宗寺和南宗尼姑寺。现有的南宗扎西南杰寺、本本子寺和南宗尼姑寺,是青海省内显、密、僧、尼并存的唯一法地。寺院内热贡佛教绘画技艺精湛高超,光彩夺目。阿琼南宗四周为陡岩峭壁,行人上下犹如攀登云梯,峰顶有一座,掩映在绿荫之中。由数间小石窟组成,依山就势,窟内陈列有佛像,绘于墙壁上的壁画约为明清年代所作,四季香火不断。南宗沟为省内著名的佛教圣地,千百年来,藏、甘、川、新、滇以及省内广大朝拜者络绎不绝。省内著名的夏琼寺、和日寺、德千寺距风景区较近,可考虑作为本风景区宗教旅游的主要组成部分。

坎布拉气候温湿,植物生长茂盛,森林覆盖率达28%,主要树种有桦树、青海云杉、油松、山杨、油松、云杉四季常青,不畏严寒,耐贫瘠,可在悬崖壁上扎根生长,挺拔秀丽;点缀在山坡岩下的山榆树形优美潇洒。海堂花在沟沿溪边到处可见,为我国传统名花。花草灌木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杜鹃、忍冬、金露梅、银露梅、小檗、锦鸡儿、旬子、蔷薇、沙棘、花揪及荷兰菊花等数十种。每到六七月间,山坡上、谷底间山花烂漫,野草芥菲;9月金秋,霜叶鲜红,硕果累累,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林间草丛中经常出没珍禽异兽,如鹿、石羊、麝香、锦雉、盘羊、百灵、画眉、马鸡、夏季南来的布谷鸟等,花香鸟语,使游人留连忘返。

景点:

一、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色独特,奇峰、高山、洞穴、峭壁为其主要特征。山体开头如柱如塔,似堡似壁,平地拔起,陡峭耸立,雄伟壮观。还有一些小尺度的山体造型,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鬼斧神功之妙。

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坎布拉风景区雨量充沛,气候凉爽湿润。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植物分属76科276属800种之多,森林覆盖率达28%。其中有青海云杉、油松、白桦、旱榆、西伯利亚杏及针、阔混交林等乔木27种。灌木花草主要有杜鹃、山生柳、高山绣线菊、忍冬、露梅、沙棘、荷花、菊花等百余种。其中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花卉达80余种。珍禽异兽有鹿、石羊、锦雉、盘羊、百灵、画眉、马鸡、布谷鸟等几十种。

三、浓郁的宗教文化资源。坎布拉地区佛教历史悠久,被称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复兴地。阿琼南宗、尼姑寺、南宗扎寺都先后建在这里。其中阿琼南宗寺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是青海唯一的一处僧、密、尼同时存在的宗教法地。

四、古朴的民俗风情。自古以来,坎布拉地区居住着个有浓厚民族习俗的藏族人民,景区内现有奴布、尖藏、德洪、尕吾昂、斯克、坎群、拉德等七个蒙古族自然村,他们世代耕作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产和生活习惯。

五、国家重点工程—李家峡水电站。李家峡水电站,位于风景区最北端,是青海境内继龙羊峡水电站之后在黄河上游兴建的又一座大型水电工程,坝高175米,总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59亿千瓦时。

3、隆务寺

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隆务寺位于青海省同仁县城隆务镇西南,是-教寺院。藏语称德钦曲科尔郎,意为“隆务大乐0洲”。寺院依山傍水,始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年),早于甘肃拉卜楞寺和青海塔尔寺,位居安多诸寺之首。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以后多次扩建修缮,为藏汉合璧式建筑风格。

1958年前,全寺建筑占地380亩,有大小殿堂31座1730间,-昂欠43座4201间,僧舍303院,计2734间。全寺共有耕地区性1000亩,马2000匹,牛7200头,15500只,寺僧1712人(其中-43人)。该寺于“文革”期间拆毁大部,仅存经堂3座353间,昂欠5座623间,僧舍24院225间。1980年12月批准开放,现重建天女殿、灵塔殿、观音殿、文殊殿、曲哇殿及密宗学院,僧舍10余院。

寺院依山而建,布局错落有致,装饰华丽宏伟。大经堂位于寺院中央,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周长170米,内有巨柱18根、短柱146根、内供释迎牟尼等数十尊塑像,造型精美,庄严肃穆,尤其宗喀巴大师像高11米,座底周长26米,通体镀金,嵌满金玉宝石,更显得金碧辉煌。寺内珍藏各类艺术精品和珍贵文物,还有明宣德赐封的“弘修妙悟国师”牌以及明天启五年由明帝题赐的“西域胜境”匾额。

还有众多造形精美的佛像、壁画、堆绣、唐卡等艺术品,浩瀚的佛教经卷典籍,成为省内又一处佛教艺术博物馆。学经采用色拉寺杰巴扎仓教程,并于色拉、甘丹二寺设有冷本康村,供本寺僧人入藏学经居住。历代多出高僧,著述颇多。其中《夏日仓噶丹嘉措全集》、阿绕仓所著《天牍柱式》、堪钦仓所著《辩论初阶》等最有影响,广为流传。

1996年11月,隆务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和日寺石经墙及和日寺

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点: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

简介:和日寺:亦称“切更寺、“切更尔寺”,藏语称“和日贡特却扎西林”,意为“和日妙乘吉祥洲”。位于县治西北90公里处,在今和日乡政府所在地南2公里的智合加。该寺为宁玛派寺院,早年为帐房寺。约在清道光十一年(1831),该寺第一世德尔敦(意为掘藏师)-德钦卓多在和日部落头人昂钦的支持下,于宁秀卧杰额顿浪山始建土房寺。此后,第二世德尔敦·牟盘噶瓦罗哲(1862年生)扩建经堂,塑立佛像,彩绘壁画,并建立扎仓,开讲经说法之制,寺院有了较大发展,寺僧多达300余人。第三世德尔敦·晋美桑俄合丹增(亦云晋美桑杰丹增,1893年生)时期,鉴于寺院饮水困难并遭抢劫等原因,迁寺于现址。第四世德尔敦·晋美鄂赛,同仁隆务庄人,1935年生,现任泽库县政协副主席。

据泽库县委-部1955年统计,当时和日寺有佛堂2座34间,僧舍312间,佛塔2座,住寺僧人120余人,包括寺院塔哇,共104户340人(其中男150人,女190人),马112匹,牛786头,羊2073只。住寺-除德尔敦仓,尚有德仲才郎(1943年生,和日红科部落头人哇加之侄)、晋美索南(1920一1958,为德仲才郎之兄,曾任黄南州政协副主席)、罗加仓(1913一1958,和日红科部落人)、完玛仓(1929年生,和日红科部落人,现任巴滩牧场保管)、参巴朱古仓(1938年生,和日拉仓部落人,现住本寺)、俄合洛(1931年生,和日伊吾乎部落头人加洛之子)等。该寺大经堂于1958年拆毁,1981年批准开放后重建15间,并建昂欠1座9间,僧舍15院45间,现有寺僧45人。寺院香火来源主要为原和日四部落,分布在和日、宁秀等地。

和日寺的藏戏和石经墙闻名遐迩。藏戏以《松赞干布》最为出名。石经墙高3米,长200多米,全由刻有-的石板砌成。-内容主要为《甘珠尔》、《丹珠尔》和《大般若经》,约2亿字。经石上并镌刻有大小佛像、图案、佛教故事画等2000余幅,字体清晰工整,绘画精美舒展,皆为不可多得的石刻艺术品,被誉为“世界石书奇观”。石经的刻写工作在德尔敦和罗加仓-主持下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由寺僧和雇佣寺外艺人雕刻,据说平均每日50人工作,20年乃成。石经墙在1958年和“文革”期间受到一些破坏,近年来经修复补刻,已恢复原貌。

2013年5月,和日寺石经墙及和日寺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李家峡水电站

级别:

简介:李家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尖扎县和化隆县交界处的黄河干流李家峡河谷中段,上距黄河源头1796公里,下距黄河入海口3668公里,是黄河上游水电梯级开发中的第三级大型水电站。

水电站景观(一)(20张)李家峡水电厂于1995年12月12日成立,2000年1月1日划转到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电厂实行新厂新体制,实现了运行维护与设备检修、主业与后期服务、企业功能与社会功能三大分离。夏秋时节游客可在湖中泛舟、垂钓,冬春季节可观赏高原雪景,它给美丽古老的坎布拉风景区增添了一处特有的高原人文景观。

基础设施电站安装5台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一期4台,二期1台),单机容量40万kW,总装机200万kW,年均发电量59亿kW·h,是中国首次采用双排机布置的水电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双排机水电站。4号机组采用蒸发冷却新技术,在国内尚属首例。水库库容16.5亿立方米,为日、周调节。

规模大坝为三心圆双曲拱坝,坝长414.39 m,坝高155 m,坝顶宽8 m,坝底宽45 m。电站与西北30kV电网联网,是目前西北第二大的水电站,主供陕、甘、宁、青四省,在系统中担任调峰、调频,汛期 当地图片

担负基荷。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等综合效益。电站4台机组分别于1997年2月 13日、12月10日、1998年6月6日、1999年12月10日投产,至2000年5月31日,累计发电量为110.5475亿kW·h。

交通:同仁――李家峡水电站,有旅游专用公路,早9:30汽车1班。

特色:青海尖扎县境内的李家峡水库属黄河上游第二阶梯水电站之一,在著名的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下面,周边由红色砂岩形成的丹霞地貌的群山围绕。阳光下山阳面红褐、山阴面深褐,水浅处碧绿、水深处湛蓝。群山峻峭,海拔近4000米,水面辽阔,深处逾180米。山水辉映,极其壮美。黄河由此流出,清澈见底,与寻常见到的黄河回然不同。

6、黄南州民族博物馆

级别:国家三级博物馆

简介:黄南州民族博物馆始建于1979年,时称“黄南州热贡艺术馆”。后投资200多万元修建了全州座也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特点和艺术色彩的博物馆大楼,主要用于作品展出、收藏研究和艺术交流等。

民族博物馆内设9个展厅:文物厅、唐卡厅、雕刻厅、沙画厅、堆绣厅、曼唐厅、民俗厅等。展出类别有:铜、木、石、象牙、丝织品、陶器、瓷器、古籍善本及九大门类32个品种的历代热贡艺术精品等。现已成为集收藏、研究、展览为主体,门类较齐全的民族文化展示基地。

馆藏的民族文物包括考古发掘品、历史传世品和近现代各民族的生产生活用品、服装服饰、宗教用品、民族文化文献、工艺美术品等近一万件,内设9个展厅:文物厅、唐卡厅、雕刻厅、沙画厅、堆绣厅、曼唐厅、民俗厅等,展厅面积960平方米,展出藏品870件,展出类别有九大门类32个品种的历代热贡艺术精品及铜、木、石、象牙、丝织品、陶器、古籍善本等。积极开展对热贡艺术的历史发展研究、艺人结构、作品分布、发展趋势的调查研究,挖掘、搜集、整理、征集艺术精品、文物工作,积极开展热贡艺术的宣传展览工作和艺术交流工作。拥有历史、考古、民族学、文物研究、唐卡研究、摄影、鉴定、修复等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先后造就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等七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经过长期的积累,黄南州热贡艺术馆收集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现已成为集收藏、研究、展览为主体,门类较齐全,结构合理的民族优秀文化展示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南州热贡艺术馆以气势恢宏的藏式建筑、丰富的文物藏品、全面系统的陈列、多层次的优质服务,赢得了广大参观者的好评,被誉为“热贡艺术的基因库”。如今黄南州热贡艺术馆依托热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断创新,本着观众至上的服务理念,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四方来宾。

7、阿琼南宗寺

级别:文化旅游景点

简介:阿琼南宗寺(藏语称桑额旦杰朗)位于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丹霞地貌中心景区,南宗沟5公里处,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是九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朗达玛灭佛时期从西藏来此修行、传教的三位高僧居住过的古迹,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比塔尔寺还早600来年。峰北有一座形如藏文字母的石山,高耸入云,故名“阿琼南宗”。作为佛教胜地,是一千多年来香火不绝、信徒们远近必拜的圣山之一。

清康熙年间,尖扎宁玛派-班玛仁增在山峰下主持修建了阿琼南宗寺。原有小石窟5所,有的是自然形成,有的属人工开凿,窟门人工建造,飞檐依山,雅致幽美。而今,阿琼南宗寺是尖扎、贵德两县宁玛派教徒集中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农历三、四、九、十二月各-一次,其中四月十三日法事规模较大,有跳欠活动,前去观看的信徒很多。

南宗寺建筑风格华丽,大经堂内供有金铜质莲花神像、华旦·啊低狭像、宗喀巴大师、马头明王、金刚九神、八对纯银小塔和从内地请进的几部金刚佛像及许多价值昂贵的祭祀品,还新铸了斋僧大锅。相传寺内还藏有释迦牟呢大舍利、莲花生大师头发、米拉热巴禅带和曾在此修行知名-们的衣物及念珠等百余种。

这里群峰突起,山势奇特,林木苍翠,泉水淙淙,景色十分壮丽。寺院的东北面矗立着一座巍峨陡峭、象华山一般奇绝的南宗峰,她的北面有一条唯一能够达到顶峰的石阶山径,大部分是从悬崖上开凿而成的,山径从悬崖上斜穿而过,有的地段几乎是从悬崖上直上直下,犹如攀登云梯一般险峻。 穿过寺院东北一条小溪,从石径登上顶峰,便可看到一座掩映在苍松之中的古刹。登南宗峰远眺,壮丽的坎布拉景色一览无余。

 

8、鲍下藏村遗址

级别: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鲍下藏村遗址,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直岗拉卡乡鲍下藏村南、黄河南岸第二台地上。遗址分为东西两区。1991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李家峡水电站工程建设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共揭露面积850平方米。清理出以河卵石为建筑材料的遗迹6处,墓葬8座。以河卵石为材料的遗迹中,有3座房屋,房屋墙壁用石垒砌,房屋大小不一,有单室与双室之分,最大的一座长10米、宽2.6-4米、残高0.6-1.2米,分大小两室,小室内设有灶,大室内设火膛,火膛长径2.4米、短径1.2米,膛壁红烧土厚8-10厘米,内为较坚硬的白灰烧土。房屋墙外东北侧排列数个柱洞.此房屋周围还分布着23个圆形或椭圆形窖穴,窖穴为直壁,平底或圆底,有的还在坑壁上砌以石墙,窖穴内有大小不一的石块、陶鬲、陶壶、石器等。

8座墓葬都是长方形土坑墓,其中有两座为儿童瓮棺葬,二人合葬墓,其余为单人葬,葬式有仰身直肢葬和二次扰乱葬。部分墓葬使用木棺葬具。随葬陶器一般为3件,个别的有6件。陶器有单耳罐、无耳罐、双耳罐等。加砂红陶多于灰陶。此外还随葬有铜泡、铜牌、骨珠等装饰品。从遗址出土的遗物判断,该遗址为卡约文化上孙类型。用石块建造房屋,在卡约文化遗迹中尚为首例。此处遗址为李家峡水电站工程取砂石料场,现已无存。

9、保安古屯田寨堡群

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安古屯田寨堡群包括保安古城、年都乎城堡、郭麻日城堡和吾屯城堡,位于同仁县隆务镇以北8公里的隆务河中游东西两岸台地上,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明万历二年(公园1574年)重新扩建。明万历后,保安四屯在保安堡中军千总王延仪带领下,忠于明朝,守卫此地,并在计屯(年都乎城堡)、吴屯(吾屯城堡)、李屯(郭麻日城堡)、脱屯(保安古城)等四屯筑建城堡,防御“西海蒙古”。明末清初,兵源和粮饷仍出自四寨堡。清代雍正后增设营制,增设都司衙门,在堡内修建兵营、兵房及马房共500间,增募兵骑500余人,形成甘青地区历史上重要的口外重镇和军事阵地,成为明清中央政府在隆务河流域控制各部落的一个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


10、德千寺

级别:文化旅游景点

简介:德千寺位于尖扎县能科乡西一华里,离县城马克唐镇15公里,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862年),是尖扎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1958年前寺僧达522人。寺主-称“白佛”藏语为“夏茸尕布”,七世夏茸尕布在民国初年-为“广大明智汗王”,八世夏茸尕布曾担任青海省人大副主任。1980年后,该寺重建,现大经堂一座,-昂欠九座及僧舍136座,寺内有赤金度母、檀香木度母、金灯及历代-灵塔等文物。历史上德千寺属寺从多且转世-多而出名,传说-最多时达到51人。现有属寺31座,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跳欠活动。 

11、勒加遗址

级别: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勒加遗址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都乎乡勒加村北,面积120×120米,文化堆积厚约80厘米。遗址辟为农田,覆盖层部分地区被移去,有的地方文化层裸露,地面散布有杂骨、石块和较多的陶片,所见陶片有加砂灰陶双耳罐、壶、鬲等残片,石器多见打制的石片,完整的只有石刀1件。据陶器判断,此遗址为卡约文化阿哈特拉类型遗存。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2、新尼遗址

级别: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新尼遗址,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贾加乡安中村北。遗址面积200×150米,文化堆积厚50-80厘米。地面散布有较多的陶片,能辨出器形的有双耳罐、壶、瓮、鬲等。属卡约文化上孙类型。此遗址面积较大,遗物丰富,保存良好。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3、泽库泽曲国家湿地公园

简介:青海泽库泽曲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位于青海省泽库县,总面积72300公顷。


14、青海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级别:国家级湿地公园

简介: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西宁市区内湟水河流域西宁城区段,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508.7公顷。青海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赛尔龙乡,是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38393公顷。


15、黄河走廊水利风景区

级别:国家水利风景区

简介:青海黄河走廊水利风景区以奇特的丹霞地貌、古老的宗教文化、绚丽的民族风情、宏伟的现代化水电枢纽及独特的藏族风情所构成,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是开展旅游、朝拜、观光、度假、野营和科学考察、生态旅游的理想胜地。今年10月份,穿越李家峡水库和坎布拉丹霞地貌的黄河走廊被命名为第七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坎布拉地貌是红色砂砾岩构成的“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丹霞风景地貌,以方山、舒峰、洞穴、峭壁为主要地貌特征。

16、昂拉千户院

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作为安多藏区保留完整的贵族庄园,昂拉千户庄园始建于清代,1941年重建,1949年竣工,由尖扎地区昂拉第七代千户长项谦东知重建成为现在的规模。该庄园是个院落式庭院建筑,四周全是封闭式夯土大墙,高达7米有余,显得既安全牢固,又威严气派。

庄园总占面积为4600余平方米。庄园内分上、下两院和佛殿三层,以四合二层为主,两院三层共97间房屋2700平方米,设有佛堂、办公室、会议厅、会客厅、卧室等,比

西藏自治区江孜县著名的帕拉庄园还多50间房子。可以说“藏有帕拉庄园,麦有昂拉本仓。”也就是说,多麦藏区的昂拉庄园,完全可以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等地区的著名旅游景点帕拉庄园媲美!

据历史记载,昂拉千户是吐番王朝赤热巴坚的后代,为了守卫边界和征税,公元492年吐番王朝赤热巴坚大臣(译征税者)贡叶西达杰到这一地区居住生活,成为尖扎两岸的头人。公元1657年清朝乾隆年间将他的后代之一祖多杰封为昂拉千户,并世袭至第七代子孙项谦东知。项谦东知出生于1903年,1929年接任千户之职,集神权、祖权、政权于一身,管辖昂拉八庄和贵德、同仁部分地区,在当地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势力,1946年由国民政府任命为青海省政府参议员。青海解放后任青海省人大代表、青海省政协常委、青海省民委副主席、黄南州副州长、尖扎县首任县长等职务,1959年因病去世。

昂拉千户府是尖扎和平解放的见证,也是党的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和执行民族政策的成功典范。2014年10月,大型文献纪录片《习仲勋》和人民日报等媒体专门对昂拉和平解放和习仲勋争取项谦东知归顺政府的过程进行了介绍。

在解放昂拉和争取项谦东知的过程中,由于当时在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煽动支持下,昂拉千户项谦东知对党和政府的政策心存疑虑,以不合作、抵抗的态度拒绝任何谈判,发动了武装叛乱。青海军政委员会及各界代表主张进行军事进剿,为了配合政治谈判,当时黄河对岸的人民解放军放射六O炮弹进行了武力震摄。时任中共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同志在以军事手段解放昂拉地区的问题上力排众议,提出一切工作都要在民族团结的基础上采取“稳进慎重”的方针,以政治争取、和平解决为主,以武装震慑、军事进剿为辅的方式,以诚相待,以恩感化,先后17次组织代表团前往昂拉地区与项谦东知谈判。经过历时2年之久的争取,项谦东知本人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感召下归顺人民。从此,昂拉地区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1952年8月,项歉东知赴兰州参加了西北民族学院干训班毕业典礼晚会,会上,项谦东知向习仲勋敬献哈达,习仲勋为欢迎项歉东知举行了招待会。同日,《青海日报》发表了项谦东知的署名文章《归向人民后的感想》。项谦东知在文章中说:“我现在毫无顾虑了,人民政府对我争取了17次之多,是党和政府的伟大政策打动了我,人民政府对昂拉百姓进行了安置和救济,保护了寺院,释放了被俘人员,使他们安心生产生活,对我的家眷也给予了照顾和保护,连病床上的老母亲也给予了治疗,家中一针一线也没有损失,今后我一定要为人民做些好事来立功赎罪……”。《人民日报》载文向全国介绍了争取项谦东知、平息昂拉叛乱的情况。毛泽东接见习仲勋时说:“仲勋,你真厉害,诸葛亮七擒孟获,你比诸葛亮还厉害。”周恩来总理把这段历史作为全国的典范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政治解决昂拉问题是习仲勋同志模范地执行党的民族统战理论政策在西北地区解决众多民族问题的一次成功实践,为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和平解放和民族统战工作提供了鲜活生动的实例,对我省果洛地区和新疆、西藏的部分地区和平解放提供了借鉴。

昂拉千户庄园是青海省旧宅中保存较为完善的藏式庄园之一,是了解尖扎和平解放和尖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文化遗产价值和历史价值最大。

近年来,尖扎县委、县政府加强对昂拉千户府的保护修缮和利用。2010年投资180万元,修缮了庄园上下两院部分房屋。目前,项谦后代仍有十余人在本村居住,县政府聘请项谦长孙专门看护庄园。同时,启动了昂拉千户庄园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199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经省委宣传部批准,千户府纪念馆正式成为“青海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11月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7、洛多杰智合寺

级别:文化旅游景点

简介:洛多杰智合寺位于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马克唐镇以北4公里处,距省会西宁130公里,距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75公里。其文物历史系列与坎布拉阿琼南宗寺、西宁大佛寺、平安白马寺和循化丹斗寺息息相称,为史屈首。因其山形独特,地貌奇异而独成一体。该寺属藏传佛教显密合一系列寺共存圆融之典范性寺院。寺院史袭寺主查汗·达诺门罕拉茂夏荣尕布-。现有僧才16位,具体由德钦寺洋琼·拉热巴格签凯增嘉措主持。该寺历来属于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和佛教史源流之重大圣基之所。现国内外人士称之为“青藏高原莫高窟”。故在国内外佛教国家和地区享有较大知名度。寺院点现有面积188亩,地面平展,视野开阔,北高南远,夏凉冬暖,佛刹矗立,麦河东流,村落四布,令人神奇留念。

洛多杰智合寺始有泛藏区佛教界三大贤哲玛释加牟,肴格迥,藏绕色及其侍卫拉隆华多师徒四尊密修-时共同建成。初始建一殿式塔楼,内供有以拉隆华多刺杀第四十二代吐蕃王朝赞普琅达玛之铁质弓箭为所依,为公元824年,至今已有1178年的历史。以上师徒四尊之在世功德,除0弘教遍及今日亚洲之三分之二的地域外,还因0弘教为当今中国之汉、蒙、满、藏、裕、傣等内向联系的成因留下了一条宝贵的命脉即佛法教仪、教规、教理和佛教僧团。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团结民族文化内因的内在关联是团结数以千百万计各族人民的根本性成因。仅为我县笈培养世人称道者就有洛科托增,科沙唐托彭,热尼玛屯道;古浪雅玛麦布等45名之多。为促进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保护这样一个重大的文化遗迹,是我们当今世人所义不容辞的职责。

现寺院有各式古代自然及工人殿堂共有二十八间(处),其所藏文物有自民国之北魏时期的各类佛像、雕塑、卷轴画、壁画、金银手抄秘笈等1136件。

18、黄河大峡谷

级别:

简介:黄河大峡谷位于县城西南56公里的宁木特乡境内,全长30公里,黄河两岸高山耸立,松柏茂盛,陡峭的石壁上上有许多岩洞,黄河水流湍急,气势磅礴。

19、李恰如山

级别:

简介:李恰如山位于县城东南50公里处,是洮河的发源地,奇峰耸立,许多具有高原特色的生物物种在此地生长繁衍。李恰如天池座落在石山环绕之中,池面约1500平方米,池水清澈碧绿,每年有大量的白鹤、鹭鸶等珍禽来此栖息。

20、圣湖、仙女洞

级别:

简介:圣湖、仙女洞距县城45公里,位于吉岗山北麓的尕海滩上,面积约5000平方米,湖水深约1米,蓝如宝石,清澈见底,当地人称为圣湖。在离圣湖不远处,有51个天然溶洞其中最大的洞位于吉岗山尼康沟的天然溶洞,洞室面积约20平方米,洞中有许多石柱,人称此洞为“八十根金洞”。

21、双鱼湖

级别:

简介:双鱼湖位于河南县柯生乡香扎寺南侧的黄河滩地上。双鱼湖湖水与黄河水有土坝相隔;面积约8500平方米,湖中心有一座小山将水分成两块,鸟瞰形似双鱼,湖上每年有许多珍禽来此栖息。

22、德吉景区

简介:2016年以来,尖扎县提出“山上问题、山下解决”的思路,将易地搬迁作为落实精准扶贫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投入8326.8 万元,在昂拉乡河东修建住房251 套,统筹实施了“水电路讯污厕”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室、村公所、文化广场、射箭场、绿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将生存条件恶劣的浅脑山区7 个乡镇251 户946 人进行了集中安置,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并命名为“德吉村”。

德吉村藏语意为幸福村,位于尖扎县东南部。距县府马克唐镇约8公里,距黄南州府同仁县50公里,距省会西宁110公里,距海东循化县40公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全村251户94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6户866人。

德吉村是尖扎县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地处黄河沿岸,气候宜人,自然环境优美。境内有6平方公里的水面资源,景色别致、视野开阔,人文景点和自然景观相互补充,融为一体。为了培育和壮大德吉村后续产业,让老百姓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尖扎县委、县政府高起点规划,以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目标,加大村内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实施旅游码头、文化广场、亲水广场、垂钓区、烧烤区、露天沙滩、自驾游营地、旅游厕所、百亩花海及农事体验园、美食广场、农家乐改造提升、水上游乐区建设项目、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培育了30户“农家乐”,让搬迁群众参与到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中,为老百姓搭建起了一条通往脱贫致富的幸福大道。全力将高原最美藏乡---德吉村打造成为集易地搬迁、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社会管理和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区。

2018年10月,德吉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9年12月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生态文化乡村”;同年12月31日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0年3月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5月成功入选“国家森林乡村”;8月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1月荣获“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美丽搬迁安置区称号。现已成为全县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引爆点”和尖扎的一张旅游名片。

23、能科景区

简介:能科乡地处黄河西岸,位于尖扎县东南部,距县城18公里,平均海拔2900米,蕴涵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境内有梯田油菜花海、庙宇古刹、原始森林、飞流瀑布等。现已建成了1500米的景区内道路、3500米的木栈道、30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及自驾游营地。

24、青春瀑布

简介:青春瀑布位于青海省尖扎县当顺乡境内,距尖扎县城32公里,距省会西宁市150公里,距同仁县32公里。瀑布由约100米的跃水式双层瀑布组成。主体山峰粗狂奇异,险峻雄浑。其独特的山体岩制和瀑布形成的冰山,极宜开展户外攀岩攀冰探险运动。藏族文坛巨匠,藏文现代诗歌鼻祖端智嘉先生就出生在这里,他的诗作《青春瀑布》就是以此为题材创作的。这首诗歌已编入藏文教科书中,并被人们广为传颂。境内森林、河流、蓝天、原野、宁静村落、烂漫花海等形成了奇特的景色,让游人流连忘返。每年农历四月杏花开放,是青春瀑布最美的季节。

2020年计划投资1500万元的青春瀑布现代高原生态现文学艺术创作基地项目,目前正在建设木质栈道、观景台、石板游步道、民宿木屋、游客接待中心等。

25、噶达庄园

简介:木茂密,鸟语花香,颇具皇家园林风范。该庄园自2015年4月开建,投资1300多万。占地面积20亩,是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度假胜地,其中餐饮楼共有大小包间13间,近200人可同时就餐;住宿楼共有客房24间。

庄园建筑风格采用藏族传统石器和木质结构组成,凸显藏式传统建筑特色,外墙采用布达拉宫墙面粉刷工艺进行粉刷,内壁采用上等绸缎装饰。

26、黄南热贡艺术乡

简介:黄南热贡艺术乡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镇境内。热贡藏语意为“金色谷地”,在黄南州同仁县隆务镇的隆务河两岸,坐落着吾屯上下庄、年都乎、尕赛日、郭麻日、脱加等五个自然村,这里就是遐迩闻名的“热贡艺术”的发祥地,数百年来,这里聚居着大批从事美术活动的艺人,他们世代相传,以绘画、雕塑为业,传承着民间佛教彩绘、泥塑、唐卡艺术,有“热贡艺术摇篮”、“藏画之乡”的美誉。

热贡艺术包含了唐卡、泥塑、堆绣、木雕、石雕等艺术形式,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在当地从事唐卡制作的艺人非常多,制作技艺代代相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热贡地区,“家家有画师,人人都会画”。黄南州热贡文化产业单位现有90多家,从事热贡艺术创作的农牧民达7000多人。隆务镇通过热贡艺术博物馆和热贡画院,将藏传佛教的基础知识和热贡艺术进行了综合性的展示、传播和传承。

27、吾屯下寺

简介:吾屯下寺又称森格央下寺,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镇吾屯下庄东侧,始建于明永历二年(1648年)。吾屯下寺藏语称“格丹彭措曲林”,意为“具善圆满法洲”,它与年都乎寺、郭么日寺、卧科寺并称“隆务四寨子寺”,已有600多年历史。吾屯下寺依山势而建,寺院错落有致,周围林木茂盛,远看望去只见绿色不见寺庙。有大经堂、弥勒殿、护法殿各一座,茶房一院。寺院门外塑有八尊白色佛塔,名为“解脱八尊佛塔”。

吾屯下寺内有许多带有藏族民族特色的装饰图案,主要是部分木制墙壁及隔板,还有室内摆设及日常用具,这种图案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跳出了佛教艺术的范围,向世俗发展迹象十分明显。寺中重要文物有清朝檀香木雕弥勒佛像等省级文物,还有自印度迎请的五粒释迦牟尼佛发舍利,作为镇寺之宝供奉于释迦牟尼佛像内。此外还供养有僧舍利一千余粒。寺中珍藏《甘珠尔》、《丹珠尔》等佛经,数量甚多,共达七千余部。

28、吾屯上寺

简介:吾屯上寺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镇吾屯上庄东侧,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吾屯上寺藏语称“桑格雄华丹群觉林”,意为吉祥法财洲,是隆务寺的附属寺。始建于公元1645年,寺内珍藏释迦牟尼头发、法宗大师舍利以及各种塑像、唐卡等文物。该寺处于“热贡艺术”的发源地,僧人大多擅长绘画、泥塑、雕刻,而且那里的老艺人热心授徒,故被称为“热贡艺术学校”。

吾屯上寺其貌不扬,主体建筑只有一座大经堂、一座释迦牟尼佛殿以及一座弥勒佛殿。走进经堂佛殿内,眼花缭乱之中才明白它的不凡,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佛像在黯淡的光线里闪耀着金色光芒,除了地面以外,几乎所有的空间都被难以计数的壁画和唐卡填得满满当当的。正月祈愿法会为全寺最主要的宗教活动,正月初七日举行跳欠仪式,规模较大。

29、郭麻日寺

简介:郭麻日寺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郭麻日村。郭麻日寺藏语全称“郭麻日噶尔噶丹彭措林”,意为“郭麻日具喜圆满洲”。该寺有大经堂、弥勒殿等建筑。主殿周围有12座小塔,塔顶为圆拱鼓形,塔拱内部设有佛堂。塔基周围环绕藏式平顶小屋,内置嘛呢经轮。整座佛塔建筑结构严谨、布局新颖别致、造型较为特殊、建筑雄伟,构思奇巧,典雅大方,充分显示了热贡地区藏传佛教建筑艺术的高超和热贡艺术及技艺的精湛。

郭麻日寺最出名的是时轮塔,为安多藏区最大的佛塔。时轮塔颜色非常艳丽,特别是塔上的许多半球形涂上鲜艳的涂料,远看就象是镶上了大块的宝石。时轮塔共五层,高33米,历时5年建成。此塔系仿造古印度波罗奈城鹿野苑释迦牟尼初转法轮所在地佛塔的造型,下面基座成佛寺的门廊形式,层叠而上,可沿塔内的盘旋式阶梯逐层登高。塔心中以十世班禅的袈裟等衣物及生活用具装藏,塔的外壁上塑有菩萨、观世音和三十五座般若佛像。

30、麦秀原始森林

地点:青海省黄南州泽库县境内

简介:麦秀原始森林在黄南州泽库县境内,距州府隆务镇32公里,是一个原始森林自然风景区。区内群峰叠翠,林海苍茫,流水清澈,鸟语花香。春天繁花似锦,夏天浓荫蔽日,秋天枝头挂金,冬天玉树银花,是一处幽静的避暑胜地。林区有大黄、秦艽、雪莲、冬虫夏草等名贵药材和苏门羚、雪豹、麝香、雪鸡、环颈雉等珍稀动物,是高原动植物的保护区,已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林区内可以举办登山、狩猎、射击和科技考察等活动。在麦秀森林附近建有同仁曲库乎温泉宾馆,泉水温度保持在30摄氏度左右,内含多种矿物质,是沐浴、疗养和休憩的理想场所。

31、蒙旗大草原

地点:青海省河南县

简介:河南县蒙古族和青海海西州乌兰等地的蒙古族一样,都属于青海“德都蒙古”,主要为和硕特与土尔扈特部。虽然服装语言。已经藏化,且同样信仰的是藏传佛教,但在文字上使用的还是托忒蒙古文。

每年六月初四的“那达慕大会”,蒙旗草原上都会异常的热闹,小小的县城就像火山爆发前剧烈的地质运动一样炽烈,这个时候,蒙古族的彪悍本性你会一览无遗,无论是赛马,射箭与摔跤,还能看出这个优秀的民族曾经征伐世界的霸气。

这里盛产中国三大名马之一的河曲马,奔跑速度快,耐力持久。县城周围的山上生活着。水獭、赤狐、猞猁、雪豹、马熊、狼、马鹿、白唇鹿、羚羊、黄羊、石羊、天鹅、雪鸡、麻鸡、苍鹰。等10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及鱼类,各种名贵的药材也很多。


累计访问量:
© 2023 大美青海课题组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本课题组书面许可,严禁转载、复制、镜像本站内容、图片、视频、音频。ICP备案号: 青ICP备05000184号-4
技术支持:青海师范大学、藏语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青海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