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丹嘉措(公元1607年~1677年),今青海省黄南州泽库县人,崇祯三年(1630年),住持隆务寺,被认定为西饶尼玛的转世,成为第一世夏日仓活佛。大师一生刻苦修习佛法,著书立说,学识渊博,在讲辩、修、著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甚受世人敬仰。
噶丹嘉措的家族属于萨迦款氏,大约元朝初年其家族迁徙至隆务河流域,逐渐发展壮大并成为当地的首领,人称隆务昂索家族。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噶丹嘉措生于青海省日拉仓部落即今黄南州泽库县境。其父喀木加,母纳萨娘毛。噶丹嘉措自小跟随其兄长曲哇仁波且学习藏文拼写,七岁时在其兄罗桑丹白坚赞前受居士戒,十岁时受戒出家。此外,噶丹嘉措自幼还受到他叔叔珠钦曲哇仁波且大师的关怀与爱护,给他传授不少有关显密经论教决。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7年),十一岁的噶丹嘉措跟随其兄前往拉萨学习深造。入著名的甘丹寺拜见了第三十任甘丹寺法台达隆扎巴。达隆扎巴给他取法名噶丹嘉措,意为“具缘海”,授沙弥戒,开始系统学习佛法。之后,又拜著名学者慈成曲培、藏敦·洛追南加为师,学习《集类学》。同时跟随止嘉绒哇·克珠丹巴达杰等大师修习经典。噶丹嘉措在七个春秋的不辍努力之下,已经学习并掌握了《中观论》《般若经》《俱舍论》《律藏》等许多经典,尤其对中观学和般若学有很深的见解和领悟。
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二十岁的噶丹嘉措在桑普寺立宗答辩,桑普寺十多个学院的僧人云集中,其辩才无碍,声名大震,得到僧众的夸赞,获得“杰噶哇”称号,意为圣大师教派的支柱。同年,在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前,依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为其授具足戒。此外,噶丹嘉措在西藏期间,还从达波·索南尼玛等受听教法,并学习佛教显宗哲学及经论,为其以后修学夯实了基础。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格丹嘉措二十一岁时,因曲哇仁波且来信督促他返回本寺,行有益于当地教法之事业,遂从西藏起程东返。其间又从果哇曲嘉措、曲哇仁波且、吉雪第巴法王丹增洛桑嘉措、东科尔·多吉嘉措等大师处,广闻密法,对密宗的义理等有了深刻的理解,从而显密兼通,成长为佛学造诣很深的高僧。崇祯三年(公元1630),格丹嘉措二十四岁时,主持隆务寺,被认定为西饶尼玛的转世,称一世夏日仓活佛。从此,隆务寺夏日仓活佛系统被确定下来。并遵照曲哇仁波且的吩咐,在隆务寺建立闻思尊胜洲,即讲辩五部大论的显宗经学院,并担任了学院第一任法台,建立了良好的学习、讲辩制度,使隆务寺逐渐成为格鲁派在安多地区的著名寺院之一,并培养出诸多高僧大德者。于此同时,格丹嘉措又赴往安多藏区许多圣地,坐禅观修,为深入证悟佛法和实修密法,勤奋不懈。在这期间,他又先后去丹斗寺、南宗寺等黄河沿岸各寺及雅昂八寺等近百座寺院巡回讲经。之后,格丹嘉措在隆务扎西其寺建立大经堂,随着格丹嘉措在安多地区的弘法传经,其声誉功德遍载各地,前来求学的弟子众多。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四十七岁的格丹嘉措拜见五世达赖喇嘛,并从其闻法,此时的隆务寺在格丹嘉措的努力下不断发展壮大,僧侣众多,属寺院增加,在安多地区影响深远,使藏传佛教格鲁派在隆务河流域的影响逐渐扩大。
格丹嘉措晚年时,与和硕特顾实汗第五子伊勒都齐之次子博硕克图济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任济农母亲去世后的荐亡上师,受到和硕特前首旗上下的尊崇,并向隆务寺送了一百名蒙古僧人,并把从隆务河流域征收的赋税,用于供养隆务寺,作为寺院法会等费用。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博硕克图济农前往西藏途中,在直加多吉宗与格丹嘉措大师会面,并请教了不少教法,格丹嘉措亦请济农扶持隆务寺。这些活动,对巩固隆务寺的地位,壮大其寺院势力,无疑具有很大作用。
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格丹嘉措大师园寂于同仁县扎西奇寺,享年七十岁。噶丹嘉措一生刻苦修习,宏扬佛法,著书立说,不仅学识渊博且心胸广阔。大师平易近人,其弟子众多,声膂隆崇,一生著述较多,代表作有《噶丹嘉措文集》《噶丹嘉措道情歌集》《安多佛教史概述》《佛教史》《自传》等。大师门下法承弟子众多,高僧大德者辈出,其中著名者有:显宗继承者洛桑曲扎、密宗继承者夏当·洛桑嘉措,大弟千嘛呢巴·桑旦嘉措、心传弟子嘛呢巴·喜饶扎西等等。藏传佛教格鲁派拉卜楞寺嘉木样活佛对格丹嘉措大师尤为赞誉,称其为是全知全能的大成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