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嘎巴(公元1781年~1851年),男,藏族,青海省同仁县双朋西乡娘加村人,俗名阿旺扎西。同仁雅玛扎西其寺寺主,第一世夏嘎巴活佛,清代藏传佛教宁玛派高僧。因他曾在至尊·米拉日巴(噶举派著名的苦行僧)修行居住过的山洞中修行,故成名后被人们称为“夏嘎巴”(意为佛祖洞贤人)。
其父为多吉南加,是当地宁玛派的一位活佛,精通五明,其母名智果。一天,夏嘎巴的母亲梦中见到一朵白莲花和一个白海螺,她将莲花戴在头上并吹响海螺,这时出现了一尊寸放出许多光芒的观世音菩萨佛像,从他头顶照入体内,他立时感到周身温暖通畅,身心愉悦。传说这是夏嘎巴入胎的征兆。夏嘎巴出生时不哭不闹,而是睁着眼睛笑望众人。一个亲戚为他占卜后说:“这个孩子将来必有一番作为,如果在家,将成为一名百人难敌的英雄;如果出家,会是一位能调伏八万四千烦恼的大成就者。”自幼夏嘎巴便显示出过人的秉赋和悟性,学习文字一点即通,对一切众生自然显发无伪的慈悲心。
夏嘎巴小时候在家帮母亲务农,随父习学经文。他的叔叔等人希望他能做一名密咒士,以照顾家庭,但他志不在此。他16岁出家为僧,初拜雅玛扎西其寺活佛俄杰程列为师,19岁时经先巴格勒亥格西介绍至循化县古雷寺受比丘戒。21岁时前往河南蒙旗阿柔部落,拜红教高僧俄项达杰为师,在其座下习经5年,俄项达杰赐法名措珠让卓,并将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论》等修心诀窍书籍赠与他,他刻苦研读,上师见状,十分高兴,把大圆满法密精义的全部诀窍,从第一道加行开始,全都赐予他,经过实践观修,出现无数的证悟。之后又前往青海湖海心山、今果洛州阿尼玛卿雪山和兴海县赛宗山等地云游习经和搜集民间文学素材。30岁左右时,因想到历代圣人的传记,他决心去云游各地,与前往西藏朝拜的香客为伴,历一年之久从今兴海县抵达拉萨,前往各大名寺朝拜、献布施,拜访了许多名僧,刻苦攻读佛经,研究宗教理论。并一度密修于西藏珞隅地区的杂日山、冈底斯山和拉其等地,游历过许多荒无人烟的雪山旷野。在此期间,他还著述了《奇异化身书函》《莲花生化身书函》《净相化身书函》《大圆满讲解·大鹏展翅》《措珠让作大自传》等很多说明大圆满法深奥关键的典籍,为各地来的千百名弟子转动法轮。之后他又去普兰等阿里三部,并经过结仲等地,到尼泊尔三种宝塔处,维修尼泊尔大满愿塔。而后又前往上部地区(即阿里地区),最后因有很多人请求他去康地,遂从卫地出发,经果洛等地返回故乡,他的几百名弟子也都随他一同返回。夏嘎巴大师在西藏苦修10余年后返回故里,达赖和班禅给他颁发奖旗一面,嘉奖他在西藏的功德。60岁左右返回故里时,他已是一位学识渊博、名扬四海的大学者,常住雅玛扎西其寺致力于写作,并在黄南、海南等地以唱道歌形式到处宣讲佛教法理,广转法轮,直至清咸丰元年(1851年)去世,享年70岁,被尊为夏嘎巴一世。
夏嘎巴一生云游各地,以苦修闻名。他在刻苦钻研佛学的同时,广泛地搜集和整理藏族民间文学。著有《夏嘎巴传》《奇幻集》《道歌集》等20余函,后人辑成《夏嘎巴全集》。80年代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夏嘎巴传》上下集、《夏嘎巴道歌》上下集。《夏嘎巴传》上集主要反映他出生、出家、拜师学经、在各地密修、朝拜卫藏和尼泊尔等地的情况,下集主要反映他讲经传法的情形。《夏嘎巴道歌》以夏嘎巴一生活动的先后顺序编排,除前言、后记外,上集共3部分,下集共10部分。自传和道歌均无明确年代记载,以叙事为线索,突出佛教教义,以吟唱道歌的方式,达到传法授教的目的,它既是一部文词优美的民歌集,也是一部富于哲理的诗作。夏嘎巴及其著作受到国外藏学界的重视和研究,在法国已出法文版《夏嘎巴传》。
夏嘎巴刻苦钻研佛学理论,精通五明。在佛学理论上,他无门户之见,对藏传佛教各派精要兼收并蓄,有独特见解。同时,他又是一位著名的藏族民间文学家,其著作吸收了大量的民间故事、神话、寓言、谚语等,通俗生动,在民间广为流传。他的不少作品还反映青、甘、川、藏以及尼泊尔等地山川风貌,风土人情,有很浓的纪实性至今在雅玛扎西其寺和夏嘎巴的家乡仍保存着《娘杰》《奇妙》等19部其著作手稿。
夏嘎巴大师的弟子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两位是嘉哇多阿嘉措与贝玛嘉措。嘉哇多阿嘉措是华智仁波切与夏嘎巴大师的共同弟子,第三世多智钦仁波切与多智钦寺卢西堪布曾向他学法。贝玛嘉措主要在阿里地区与卫藏地区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