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谦(1904~1959年),原名项谦端智,男,藏族,1904年生于尖扎县昂拉乡尖把昂村一个藏族部落世袭千户家庭,其父红保拉公太为昂拉部落第六代千户长,在八个兄弟姐妹中项谦排行老四。项谦从小虔信佛教,心地善良,敬仰三宝佛,唱诵嘛尼,喜爱诵经读书,爱好赛马射箭,年少时便智敏勇敢,长相威武雄壮。1915年项谦被其父送到吉塘寺习读佛经,1920年父亲令其回庄参与治理八庄各项事物。1934项谦被八庄之尊老和一些德高望重的高僧及高权之人立为八庄最高掌权者,承袭其父千户之职,成为昂拉部落第七代千户长。
昂拉位于今青海尖扎县境内东南部,昂拉千户制度在元朝后期开始设立,由于昂拉地处于历代中央王朝管辖的边缘地带,朝廷意在通过昂拉千户家族,间接控制此区域,因此昂拉千户对该地区的管辖和治理处于绝对领导地位,在尖扎历史发展长河中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历代昂拉千户也在昂拉地区强化千百户制度,从而统辖和管治该地区的一切事务。尤其在昂拉千户项谦时期,正直国内进行革命,建设新社会、新时期的伟大时刻,项谦在解放前后时期对解放昂拉和尖扎地区中起着很大的作用。项谦二十七岁时承袭其父兰官太的千户之职,管辖昂拉八庄五十七个自然村。民国年间,项谦在继任千户后,曾组织当地百姓抗粮抗税,青海省政府指派马良带领部队,先后三次攻打昂拉不克。此后,民国省政府一面仍坚持武力威胁,一面利用民族上层关系,请刚察族总千户华宝藏和活佛古嘉赛劝说,终将项谦请至西宁,委以省政府参议,赠送手枪、步枪等物资。1936年6月,项谦被委任为保安第六区所辖贵德、共和、下郭密保安团第三营即尖扎县营长、下辖八个保安队。从此,项谦与民国省府主席马步芳交往甚密,也结识了诸多军政界要员。昂拉千户项谦掌权时期,尖扎两岸一些地区百姓之间仍然存在冲突和分歧,当时项谦凭借自己的力量,化解各族彼此之间的冲突,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昂拉地区动荡不安,给当地百姓提供了一个比较和平的环境。此外,项谦减少在自己所辖地区赋税,使百姓得以安居生产发展。与此同时,项谦高度重视地区农牧业生产,改善了关于农牧业的传统的生产方式方法,提高百姓基本生活水平,并且率领群众开垦荒地来扩大耕地、开沟建渠,积极关注各庄生产情况,亲自到各地了解和指导生产,鼓励和支持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为避免荒年并做好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开创了每家每户储存口粮的优良传统。还鼓励和支持人们发展牧业扩建已有的牧圈,并且建立新法规以及实施了道德规范的“十六条”。
昂拉千户府或千户长家族因历史社会环境等影响,历代均是虔诚的佛教徒,并在其管辖地域和其他地区供养了很多寺院,对藏区的佛教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而项谦作为虔诚的佛教徒对各民族一律平等,又因管辖地区环境稳定,所以也吸引了其他地区百姓的投奔和依靠,成为了当时尖扎两岸最为知名人物。拉莫德钦寺是昂拉八庄地区的主要寺院之一,拉莫德钦寺由昂拉千户所统辖,在昂拉千户项谦时期,除寺院的具体内部事务外,其他一切重大事项需要与千户府协商同意之后,在寺院大经堂或千户府召集各百长和八庄尊老、寺院会议成员通过商议进行决定,通过更加民主的制度根除了政教之间的矛盾,也符合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发展。千户项谦在寺院的几次建设和维修工作中积极动员各方力量,筹措资金,期间亲自肩负耗资,承担了拉莫德钦寺恢复重建的重任,历经几年时间圆满完成了寺院恢复重建工程,同时也满足了信众渴望的宗教信仰需求,也在僧众和信众中留下了良好的影响,在当地百姓中至今也有千户府的无私善举的赞誉。而且在寺院举办的各种大型宗教活动中,项谦千户府经常担任主要的施主,给佛事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物力和财力,因此昂拉千户府和千户长家族与拉莫德钦寺既有行政隶属关系,也有政教合一的利益关系。这种关系对昂拉八庄地区及周边的社会稳定、宗教生活、政治生活、经济发展等社会各项事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1949年9月初,人民解放军进至化隆县时,项谦派遣八庄之尊老特专员等,携礼品向解放军致敬,表示欢迎解放。解放军抵达西宁城时,项谦亲自领尖扎万德太、古什当甘保、如什其尕尔哇等,随带诸多礼品表示友好慰问。1949年9月18日,贵德县解放。此后昂拉地区划为第六区,省人民政府仍承认项谦的昂拉千户职位并委托其管理该地区。由于项谦尚未真正理解党的政策,几次邀请终未到县。1950年8月6日,在省人民政府再三争取下,始去西宁参加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马朴先生的吊唁活动。在宁期间省政府领导多次接见、恳谈,专为项谦来宁召开座谈会,表示热忱欢迎。项谦虽曾一再表示拥护解放,靠拢人民政府,实际上仍然犹豫动摇。青海解放前,项谦与青海省军政要员马老五、谭腾蛟、马全彪、马成贤、谭呈样以及循化县刚察土匪头子宗吾加洛过从甚密。年底到次年之初,青海各地相继发生了反革命叛乱,主要以谭呈祥、马成贤等发动的化隆县卡力岗地区的叛乱,对项谦的影响很大。这些反革命武装叛乱平息后,很多漏网的反革命头目密集于昂拉地区,赠送项谦大批枪弹、战马及金银等物资,对项谦积极拉拢并进行收买之事,极力煽动和挑唆项谦对抗人民政府,发展反革命组织,诱使项谦担任反革命组织“中国国民党西北革命委员会”委员及其地下反革命武装“反共救国军”第二军军长。由于项谦对党的政策和人民政府的不了解以及囿于阶级局限和自身利益,并受到当时反革命分子的蛊惑,1949年11月下旬,项谦与马成贤、谭腾蛟等人合谋武装叛乱,项谦自任军长并管辖三个师的兵力,其中两个师在昂拉地区组建,另一师在贵德地区组建。
党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西北局对解决昂拉问题非常关注,做过多次具体指示,省委、省人民政府为和平解决昂拉问题曾广泛征求了党内外和各族各界代表的意见。1950年8月6日,为了和平解放昂拉,省人民政府对项谦进行政治争取和耐心教育,从1950年9月至1952年4月上旬,先后派遣藏传佛教大师喜饶嘉措、十世班禅、古嘉赛、夏茸尕布等先后前往昂拉地区晓以利害,劝告项谦悬崖勒马,归降人民,并与项谦谈判达十七次之多,希望达成协议,早日和平解放昂拉,但都被项谦拒绝。在这种情势下,省委、省人民政府报请中央批准,决定对昂拉地区反革命武装进行军事清剿。1952年5月1日,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昂拉地区进剿,仅用一天时间清剿战斗全面结束,项谦等少数匪首及部分从匪逃出包围圈。省委、省政府工作组和中共尖扎区工委,根据中共中央西北局指示,动员赛池活佛和程勒活佛出面派人招降。《多麦昂拉历代千户简史》记载:“项谦如归来,仍坚决按照《告各民族人民书》的规定办。中共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赴昂拉工作组和尖扎区工委,与赛池、程勒活佛反复研究,决定派出曾参叛乱被宽大释放的完德太等十一人,持有昂拉八庄及项谦家属的信去寻找项谦。最终在党的政策感召下,1952年7月11日,项谦与随从和卫兵们返回昂拉。从其马兵手里得到的十六支长短抢和子弹2583发和一架军用望远镜和五匹优良军马等毫无保留地收集到一块上交人民府”项谦归降后目睹他的一切财产和家人,特别是年迈患病的母亲都得到了人民政府的保护和照顾,大为感动,向中共尖扎区工委书记王鹏远承认错误。之后项谦被邀请到西宁参加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马朴的追悼会议。项谦在西宁期间,省政府专门召开座谈招待会,对项谦的进步思想进行了表扬。《历代昂拉千户简史》记载:“项谦在座谈会上发言说解放后我对人民政府的政策不了解,曾派人到甘都和解放军接过头,以后解放军和反解放军之间发生了战争,又听了坏分子的谣言,而对政府误会。今天来到省政府,受到热情招待,认识到政府对少数民族的重视,是真正以兄弟民族看待,今后我一定要坚决靠近政府。”1950年10月中旬,在省委召开的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上,项谦被选为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1952年7月31日,项谦来到西宁,省府主席赵寿山、省委书记张仲良在接见项谦时明确表示,对其既往不咎。当年8月7日,省协商委员会召集各族各界民主人士座谈会,对项谦归向党和政府表示欢迎。项谦在宁期间参观了工厂、学校。8月10日赴兰州,当晚在西北民院干训班学员毕业典礼晚会上,向与会的习仲勋、汪锋等西北军政委员会领导敬献哈达。之后,习仲勋为欢迎项谦举行招待宴会。此后离兰赴西安、北京等城市参观。在京期间受到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李维汉、副主任乌兰夫、刘格平等领导的接见。国庆节那天安排到天安门观礼台观礼。党和人民政府让项谦到全国城市参观,使他开阔了眼界,深受教育。
1952年12月17日,在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联席扩大会议上,项谦作了悔过性的专题发言。党和人民政府对项谦作了妥善安置,除保留其千户职位和1950年已安置的省协委员职务外,1953年6月起任尖扎县县长,1953年12月成立黄南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时任副主席(后改称副州长),1955年6月1日召开的政协青海省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上当选为常务委员。此后,项谦也为调解地区纠纷、招降散匪、宜传政策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工作。
昂拉千户项谦身处新旧中国的交替时代,民国时期,由于各地军阀似国土为私有,大肆豪取掠夺,百姓生活难以为继。项谦通过其家族对尖扎地区的实际影响及统治,相对来说为这一地区百姓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在解决地区矛盾纠纷等问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给当地社会经济稳定创造了一个良好社会环境的同时也推动了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活动、文化生活的发展。在历代昂拉千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虽然在解放初期,受到一些反动分子的蛊惑,但最终能弃暗投明,拥护党和国家,为地方社会稳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是为近代青海尖扎地区具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