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哲切洋多杰(1871年~1933年),男,藏族,青海藏传佛教宁玛派的领袖人物,第三世古浪仓活佛(古浪仓是青海宁玛派世袭活佛的总称)。清同治十年(1871年)出生于今尖扎县当顺乡古浪堤村一个藏族农民之家。古浪仓三世的父亲名叫斗格日吉,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民,母亲是一位慈祥可亲的农家妇女。古浪仓三世兄弟共3人,他居长,二弟洛藏旦巴和三弟项欠加均为农民。
其出生不久,即被贵德县南宗寺的僧众认定为第二世古浪仓活佛纳措让卓之转世灵童,遂迎请至寺,登上古浪仓活佛之法座。从曲麻日蒙盘仓学习藏文基础知识(即拼音字母、文法和正字法等)及佛经。曲麻日蒙盘仓经师认为,古浪仓三世天资聪慧,勤奋学习,将来必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大智者。光绪十四年(1888年),赴西康嘎多寺和佐庆寺深造,前后用8年的时间学习了工艺学、医学、声明学、因明学、佛学等大五明和星算、修辞、词藻、音律、戏曲等小五明,以及名人传记、格言、历史、古典文学等。古浪仓三世对于佛学的大乘、小乘、显宗经论的研究尤为精深,他经常与当地著名学者洛藏更登以及循化道伟格西喜饶嘉措等多人,对佛学和藏族文学进行辩论与研讨。由于学识渊博、立论有力,加之口才出众,在西藏、青海一带宗教界声望颇高,受到僧俗群众的普遍敬仰。
1916年,古浪仓三世曾到山西五台山修造菩提灵塔,顺便去北京观光与当时的北洋政府取得联系,在北京旅居一年之久,曾受到总统黎元洪的召见及热情款待。离京时,总统府授予古浪仓三世为宁海红教总佛长、呼图克图大喇嘛,颁发了汉藏满蒙四体合璧的五色彩缎委任状一帧、四体合璧的铜印一方,宣谕“宏扬佛法,普教众生”并赠以紫缰黄围车、法冠、服饰等。从此,古浪仓三世即成为青海藏区红教的领袖,青海的红教寺院均受他的管辖。
古浪仓三世在任职期间,关心藏族的发展和进步,他根据红教的教义教规,一方面极力宣扬“在家修行”,提倡出家僧人在学习阶段,除了按时诵经、聚会等需要到寺院参加宗教活动外,平时都可以在家修行。这个教规既不耽误修行,又不耽误生产,于是80%的红教信徒都在家修行;另一方面,根据红教原来的教规,僧人可以结婚。但后来除了在家修行的僧人结婚以外,出家僧人住寺院修行的就不可结婚了。在这种情况下,古浪仓三世极力宣扬原教规,此后有些出家的僧人结婚成了家,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因此,在青海东部信仰红教地区的藏族人口比其他地区显然有所增长。古浪仓三世在中年时期,深深感到要改变藏族文化落后、经济贫困的状况,必须从兴办教育着手。所以他和红教僧徒在化隆益什扎村兴办了一所藏族完小,积极鼓励藏族青少年入校学习文化。古浪仓三世还经常资助一些藏族青少年到外地深造,颇得群众好评。这所小学一直延续到青海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管,培养了不少藏族人才。
古浪仓三世除精通密宗和显宗经论外,对天文、历算和医学理论也精心研究。他喜学藏医,有较好的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自己炮制药物,常带领弟子到坎布拉的天然林中采集草药,教授弟子辨认各种草药及其性能、治疗范围、功效等知识。曾编写《藏医验方新编》和《世间降神老翁》两本藏医书籍。他为解除藏族群众缺医少药的困境,筹资修建了一所小藏医诊所,称“南宗医院”,为这一带群众医治疾病,解除痛苦。他除了学习藏医及中医理论的同时还学习西医,曾一度被聘请为西宁福音堂美籍牧师,并且到南宗医院教授西医。他在家中配制了大量藏药,购置了很多中西医医疗器械,还采购了多种中西药品,经常亲自给患者诊病施药,深受附近农牧民的爱戴。一次,他闻知牧民中流行一种传染病,危及人的生命,他不顾及个人安危,亲自到传染病区为患者治病,控制了疾病的蔓延,治愈了许多病人。后来人们将他集中治过病的地方称为“格塔杂”,意为“祛疫山口”。1904年,他利用施主给他的供养,在南宗寺附近兴办了一个制造银铜供器及装饰品的小工厂,从四川请来几位金银铜匠,传授制造技术和刻印技术,制造出造型精致的佛塔、佛盒、酥油灯、长短铜号、镶银法螺等供物法器及藏族人民喜爱的各种金银首饰。1906 年,在南宗寺初建了讲修经院,聘请四川佐钦寺引经师,给坎布拉、昂拉八庄的修密僧人教习佛乐的吹打弹奏技术及结大手印法、烧祭仪轨等。此外,他还从内地带回一些小麦、青稞、葡萄、梨树、苹果树及其他药用植物等品种,利用黄河沿岸潮湿温暖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行试种栽培。在直岗拉卡地方他还兴办过一座小型纺织厂,纺织藏毯、褐子、氆氇等。30年代,古浪仓三世的家位于一个偏僻的农牧交错的村庄,该地区交通不便,文化落后,当时他根据自然科学书籍介绍,亲自动手试制电池,并用白蜡棒试验录音。后来又学照相、洗相,镀金镀银,试办石印印刷,试验沼气发电和酿造果子露等。他对这些制作技术和试制颇感兴趣,不怕失败,反复试制,不成功决不罢休。1920年以前,西宁地区还没有电灯,而古浪仓三世仿照外地经验,在家利用沼气试验发电,经多次试验获得成功。到了夜间,他家内外室,电灯通明,在当地蔚为奇观。
中年以后古浪仓三世,考虑到青海地大物博,矿藏丰富,如果开发矿产资源,兴办各种实业,青海地区的发展将不可估量。于是他多次赴往同德、果洛、玉树、祁连、门源等地进行实际考察,并采集矿产样品50多种,其中有金、银、铜、铁、铝、锌、硼纱、硫黄、石棉、石油等。并专门做了诸多橱柜,以藏文注明样品类别、采集的地点、时间和用途等,分门别类予以陈列。在这些样品中,他特别关注石油矿苗,故曾建议马麒(1912年任甘肃西宁镇总兵;1914年任青海蒙番宣慰使、西宁办事长官;1930年任青海省政府主席)开发石油,建设青海。但当时马麒对此建议并未采纳。
古浪仓三世在考察矿产资源期间,曾在天峻县的一个草滩,发现有一处草色奇特,异于一般,他断定此处必有异物,经深挖果然发现了一块巨大的陨石,重约1吨半左右。古浪仓三世认为这块陨石一定有研究的价值,遂设法运到南宗寺保存起来。在十年动乱中南宗寺被毁后,遂将这块陨石运到尖扎,之后不明下落。至1985年,古浪仓三世之子古嘉赛在省政协的协助下,才找到这块陨石,现存放于西宁。
民国三年(1914年)9月,英帝国主义勾结西藏地方政府中的亲英分子,密谋策划在印度召开“西姆拉会议”,妄图将西藏、西康、青海全部,以及四川、甘肃、新疆部分地区划入西藏范围,并擅自分为“内藏”和“外藏”,促使西藏独立,内藏自治。在这种情况下,北洋政府代表拒绝签字。民国八年(1919年)10月,马麒敦促甘肃督军张广建上书北洋政府,建议遣使入藏,进行和平谈判。后经北洋政府同意,派出甘肃督署军事咨议李仲连为首、军事参事朱绣和红教总佛长古浪仓三世为辅的甘肃政务代表团,前往西藏与西藏地方政府谈判。
甘肃政务代表团抵达西藏后,根据北洋政府的态度,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重,与达赖、班禅及三大寺宗教上层人士进行了多次会谈,达赖等人初步表达了“倾心内向,同谋五族幸福”的愿望。当时九世班禅从扎什伦布寺派人送来礼物和信札,向代表团表达了“倾向共和,拥护北洋政府”的诚意。在谈判期间,古浪仓三世以活佛身份广泛接触三大寺院宗教上层人士,反复讲解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在疏通思想、统一认识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桥梁作用。次年4月,朱绣、古浪仓三世等随代表团离藏返青后,带回达赖等亲交北洋政府的汉藏合璧正式公文及礼物等,送呈后北洋政府即派北平雍和宫喇嘛赴藏慰问,藏方派代表驻京,从而加深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古浪仓三世受命入使西藏,是民国初年西北边陲史上的一件大事,为防止当时西藏脱离中国,维系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起了积极作用。
古浪仓三世治学严谨,颇多著述。他的著作主要有:《藏文历数新编》《藏族医学验方新编》《藏文实用字拾遗》《藏文新电码》等。这些著作有的已经刻版印刷,有的仅是手抄本。他在晚年还编写了一部藏文字典,共收入了6000多个常用单字单词,并以拼音顺序查字,不仅简便,而且注释详尽,确是一部很有实用价值的学习和教学工具书。该书曾刻版印刷,但未公开发行。他的著述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具有实用价值和创新精神,而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很受读者欢迎。上述著作,大都收藏在南宗寺,在文革中全部化为灰烬。
古浪仓三世认为,藏文是拼音文字,这方面虽比汉字科学,但藏文的文法结构和词藻的变化和运用过于繁琐,不利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因而他极力主张改革藏文。可是他的这个设想和主张未能实现,就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与世长辞,终年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