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作为安多藏区保留完整的贵族庄园,昂拉千户庄园始建于清代,1941年重建,1949年竣工,由尖扎地区昂拉第七代千户长项谦东知重建成为现在的规模。该庄园是个院落式庭院建筑,四周全是封闭式夯土大墙,高达7米有余,显得既安全牢固,又威严气派。
占地大小
庄园总占面积为4600余平方米。庄园内分上、下两院和佛殿三层,以四合二层为主,两院三层共97间房屋2700平方米,设有佛堂、办公室、会议厅、会客厅、卧室等,比西藏自治区江孜县著名的帕拉庄园还多50间房子。可以说“藏有帕拉庄园,麦有昂拉本仓。”也就是说,多麦藏区的昂拉庄园,完全可以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等地区的著名旅游景点帕拉庄园媲美!
结构组成
佛堂建筑精细,飞檐斗拱,重檐歇山顶,四角飞翘,雄伟玲珑,高屋建瓴;四角套兽,刹式宝瓶、全部水磨青砖,层层有砖雕吉祥图案,雕镂精细,蔚为壮观,殿内设有三个大佛龛,100多个小佛龛。楼板为双层,下面柏木板,上面松木板,中间装砂,以隔音防火。屋面采取一坡式平屋面,桁条为40厘米×40厘米方枕木,间隔甚密,上面能行车,比一般的桥面还结实,尤甚者两层馆阁式门楼,水磨青砖码头,飞檐斗拱全部彩绘,雕梁画栋,甚为壮观,真是搜神夺巧之极,两扇朱红大门威似衙门。
东西厢房均为二层角楼,共16间住房,是千户及内眷的起居住所。前后院之间均设有重门和楼梯连通,正房与厢房均设有木梯或横架相通。正门门楼前后开门,门外有晾台高筑,居高临下,田野风光尽收视野。
后院东西两角楼全部彩绘,清洁优雅,陈设和装修非常考究,是阿卡诵经和招待贵宾的地方,西角楼供奉着欢喜佛。院内砖饰、木雕如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博古、或万福万寿、或葵花蕉叶,种类丰富,造型生动,雕饰精湛。
艺术价值
昂拉千户庄园是藏式私邸,但建筑装饰融入了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国传统民居中装饰装修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它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进行技术与艺术的加工,灵活搭配,从而达到建筑性格与美感的协调统一。昂拉千户庄园最精彩的一笔恰是木雕和彩画,其图案之生动,工艺之精湛,令观者无不惊叹。同时,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壁画也是这座藏式建筑中的鲜明特色,遗憾的是,这些精美的艺术在“文革”期间严重受损,让后人无法欣赏到它绝妙的全貌。昂拉庄园全部选用优质木材,仅前后两院的回廊,粗壮笔直的立柱就达百根,几十年中历经风霜雨雪剥蚀,依然完好如初。据陈美老人讲:“修建庄园时,项谦亲自到各处如古哇寺等周边地区调研寻访能工巧匠,并专门去甘肃白塔寺寻访木建筑雕刻艺术大师。请来的一位木工掌尺徐隆老者,只用脚一量就能详细地传授机宜,通理全局,他住在磨坊里只管念嘛呢,民间谑称‘看不出的木匠盖大房’,一切具体事宜全托二把手吴师傅,项谦还三天一小请,七天一大宴,频频款待。画匠是从湟中塔尔寺请来的有名的马师傅,他不论对古典建筑的馆阁式或佛殿式彩绘壁画都有较深的研究和造诣,如对每片板壁和梁衬天花板地都绘有千姿百态的数不清的富丽堂皇、炫耀夺目的图案和传统的福、禄、寿、禧等篆体图形以及八仙、十八罗汉、文成公主、达摩十三僧等绘得惟妙惟肖,特别是绘在客厅整面墙壁上乍看是一棵葡萄树,细品奥妙,原来是利用葡萄树的枝、蔓、叶、藤、根等组成的如大象、鹿、鸟、虫、鱼、鼠等可爱的十三种禽兽动物图案,形态细腻逼真,艺术价值极高,越看越有趣。”
整座建筑之所以富丽堂皇、工程浩大,是动用了昂拉八庄所有男劳力,耗时三四年,仅木料就将当顺乡东果村一座山头最好的松树林伐完了;期间,全靠人工肩扛手抬搬运大量土石方,拉运木料任务分摊到户,如不够尺寸(当时不知直径是啥,只用绳子量周长)不算数,要重新去拉,一根六米长、直径四十厘米的楼柱需几十个人才能拉得动,当时无路无车,只能人力和牛拉到山脚下,在黄河里逆流纤拉而上,再拉到尖巴昂,据推算共用原木料约1500立方米。
千户庄院建筑,巧妙地利用地形就势,高低错落,因地制宜,构思奇特,布局合理,设计精细,富有汉式宫殿建筑艺术的创造性,并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同时,昂拉千户庄园也是时代变迁的一个缩影,置身其中,抚今追昔,一切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
近年来,尖扎县委、县政府加强对昂拉千户府的保护修缮和利用。2010年投资180万元,修缮了庄园上下两院部分房屋。目前,项谦后代仍有十余人在本村居住,县政府聘请项谦长孙专门看护庄园。同时,启动了昂拉千户庄园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