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尔寺
发布时间:2022-11-01 文章来源:互联网 浏览量:人看过

简介

青海省尕尔寺,藏教白教最大的一座寺院。位于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白扎乡的巴麦村,和西藏交界的地方,距囊谦县城76公里,距玉树州州府结古镇250公里。

1649061281775.jpg

尕尔寺全称尕尔菩提洲。

尕尔寺是一座“镶嵌”在悬崖上的藏传佛教寺庙,海拔3700米。

历史沿革

尕尔寺属于直贡噶举派寺院。1180年,尕尔家族的直贡巴出生,寺院也以他的名字而闻名。

公元1200年左右,遵照藏传佛教直贡噶举派创始人觉哇久丁桑贡的旨意,由著名高僧噶尔当巴秋登在此创建了尕尔寺。

尕尔寺拥有著名的经轮加南玛,青梅多杰石上脚印一块,莲花生自然像和旧唐卡及自热身迹等文物。

尕尔寺坐落于一座海拔3700多米的高山上,分为上寺和下寺。山的北面全是奇峰怪崖、寒风料峭,但南边却是略有坡度、温暖向阳。尕尔寺的数百间建筑,就不规则的分布在山南边的这个大山坡上,从下至上,直到山顶。

1960年前,这里有一个少年僧侣,他的名字叫贡曲江才,他也平常的可以,平常地吃着糌粑、平常地汲水、平常地睡在牛皮毡子上并且平常地在酥油灯下读藏教典籍。

1649061491478.jpg

僧侣贡曲江才后来成了藏教的法王,成为藏教八大派系之白教的精神领袖——一个发散着光环的宗教神话。

贡曲江才法王就入世在尕尔寺里。

他是藏教的法王,也是100位健在的活佛中第十八位。

尕尔寺有将近1000年的历史,传说公元700多年前,莲花生大师曾在此镇修行。镇寺之宝是一对奇特的转经轮,传说为文成公主进藏嫁给松赞干布时带的嫁妆。在这漫长时光,安置于尕尔寺上寺的这对转经轮,昼夜不停地由喇嘛两人一班地值班转动。常转不息的经轮,伴随着高原深处的藏民们度过千秋风雨。 

1979年元月,在第八世噶尔秋埃尼旦布尼玛的主持下开 始修复寺院。

1958年寺院关闭,1982年寺院经政府批准重新开放,寺院实有僧侣170人。

5.jpg

原有活佛3名,政府批准2名,自行认定1名,其中1名为1958年前坐床活佛,经政府批准。

尕尔寺周围的山峰形状各异,千姿百态,有的像球,有的若柱,有的如门,有的似墙,也有一些山石状若各类动物。山顶上整体显得树木较少,偶尔碰上几株,也足以让人称奇。这些饱经风霜的劲松古柏,一棵形状独特,姿势优美,枝叶苍劲,性格刚强,在奇石的狭缝中顽强的生存着,充分展示了大自然中生命的美。更有那迎风飞舞的五彩经幡,满山披挂,到处缠绕,接连不断,直至山巅。从尕尔寺的上寺向四下张望,只见群山变低,万木觉远,路若蛇舞,房似盒形,水如明镜,云如流烟,亲临其境,自生百感。  在尕尔寺的山脚下有一个天池,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最深处约30米,是一个十分精美的高山袖珍湖泊。

地理位置

尕尔寺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周围只有10来户人家,这里除了僧人之外,其他的人很少来到这里。尕尔寺拥有3位活佛,由于寺院里的僧人们一直奉行佛教所提倡的大慈大悲、生命平等的思想,多年来僧人们一直与山里的动物和睦相处,从不杀戮。这里生存着猕猴、石羊、獐子、黄羊、梅花鹿、麋鹿、狐狸、狼、雪豹等多种高等动物和雪鸡、麻鸡、锦鸡、鹰、秃鹫、猫头鹰等近百种鸟类。

时间一长,这里的僧人们和山里的动物成了朋友,一些猕猴、岩羊等动物,也经常自由出入寺院,与僧人们亲密接触。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也是尕尔寺独有的自然景观。

在囊谦到尕尔寺约76公里的路途上,集中了高山草场、古老的晒盐池、原始森林、林间溪流,最为难得的是这一段有青藏高原少见的峡谷森林景观。

214国道南段起点在云南西双版纳,经由云南思茅、大理、丽江、迪庆,穿过西藏昌都,从囊谦入境进入玉树后贯通青海全境,在兰州与丝绸之路相连结。它的前后两段分别是国内国际最热的两条旅游线,即云南和丝绸之路。随着这条公路的建设,214国道必将成为未来的国际旅游热线。尕尔寺也一定会是这条热线上的亮点。

自214国道1024公里处南拐进前往白扎林场的砂石路,继续前行约25公路,再往西进入巴龙沟(又称尕尔寺峡谷),约15公里行驶到峡谷的尽头即到。

前往尕尔寺的道路崎岖难行,在夏季遇到频繁出现的雨天更是泥泞难行,所以最好驾驶越野车前往。如果想好好领略一下尕尔寺的文化风俗,欣赏一下附近的自然风光,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则需在当地住宿。

住宿可在进入巴龙沟不远处的巴麦乡借住,也可以借住寺院闲职的房屋。


附件景点推荐
累计访问量:
© 2023 大美青海课题组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本课题组书面许可,严禁转载、复制、镜像本站内容、图片、视频、音频。ICP备案号: 青ICP备05000184号-4
技术支持:青海师范大学、藏语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青海分中心